妈妈一:我家孩子是不是有重度强迫症啊,最近老是怪怪的,吃饭一定要做固定的位置,遥控器一定要放回原来的位置,还有我最近换了口红色号,他就一只吵着闹着不要涂那支口红,不然就大哭。
妈妈二:我家两岁宝宝最近也是无缘无故地哭,我收拾了一下他的玩具房,哭了,姥姥挪了一下他的bb凳,哭了,真是没辙啊!
当你听到宝宝这些行为现象的时候是不是觉得似曾相识呢,回想一下宝宝2岁的时候行为上有突然的转变吗?他们也会有“强迫症”吗?看到熟悉的凳子挪了位置会哭,看到妈妈换了口红色号会哭,看到玩具没放整齐会哭?
如果你的孩子出现以上种种行为,千万不要觉得这是异常情况,其实,这是因为孩子正在步入--------秩序敏感期!
注意!文末有惊喜!
1、何为秩序敏感期?
以小孩子的角度看,秩序就是把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环境是整齐的,非混乱的状态。蒙台梭利表示:儿童对秩序敏感的时期是儿童最重要、也是最神秘的敏感期之一。这种敏感期其实在孩子1岁之前就已经表现出来,并且会一直持续到2岁。
热爱秩序,是孩子与生俱来的特性,他们喜欢有秩序、熟悉的环境,如果已经习惯的环境突然发生改变,会让孩子感到极度不安、紧张,而且不能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通过大哭大闹来发泄不满。
事例:
保姆每天早上会推着一岁半的宝宝去室外散步,宝宝的推车前面都会挂着一个小天使挂饰,宝宝就是每一天看着挂在前面的小天使挂饰入睡的。有一天保姆把推车上的挂饰取下来清洁,这一天和宝宝出去散步的时候,孩子一直哭个不停,保姆手足无措,全部检查过了,没有拉粑粑、也不是饿了、渴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宝宝闹个不停。回到家保姆发现推车上的天使没有在推车上,于是赶紧把洗好的挂饰挂回去,奇怪的事情真出现了,宝宝瞬间不哭不闹了,还很快就睡着了。
原来这个一岁半的宝宝早就习惯了小天使的摆放位置,当位置发生改变或者该位置的事物消失了的时候,宝宝觉得秩序混乱了,无所适从。
孩子对秩序无限渴望,就算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也会维持秩序。因为有秩序的环境让孩子觉得安全。而孩子对于秩序的理解就是---要按固定的、熟知的模式做事情,东西放在固定的位置上,方向要一样。
2、到了2岁才会出现秩序敏感期吗?
不一定是到了2岁,孩子才会出现秩序敏感期。对秩序的内在需求在孩子18个月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直延续到30个月大,而且对秩序的敏感性不会突然消失,有的孩子甚至到4岁的时候还会有秩序敏感,可秩序敏感期会随着孩子长大而慢慢消失。
两岁半之后孩子慢慢会使用完整的句子说话,表达能力提高,对秩序的要求不再通过尖叫、大哭来表达,而是用语言来说出对内在、外在秩序的需求。
3、妙招?怎么帮助孩子共渡秩序敏感期?
- 耐心、耐心、耐心。当孩子崩溃大哭的时候,家长心疼的同时也会急躁不安,不知所措,这时候家长的耐心和冷静很重要。因为如果孩子崩溃的同时感受到爸爸妈妈的不安、紧张的情绪,孩子会更加崩溃。所以,家长冷静、耐心寻找孩子哭闹的原因,特别是了解了孩子秩序敏感期之后,尝试在秩序这个角度寻找问题、解决问题。
- 稳定的生活常规。每天保持稳定的生活作息,不要有太大的改变,比如几点是室外运动时间,几点刷牙,几点亲子阅读。有的孩子洗完澡会很自觉地地到床上等妈妈来给他讲故事,因为每天的常规就是这么进行的,这样可预知性的常规让孩子感到心安。
- 鼓励孩子表达。多和孩子沟通他的情绪,引导孩子学习理解不同的情绪,让孩子知道原来那是生气,那是伤心,引导孩子用语言表达情绪,并和孩子一起寻找应对该情绪的办法。
- 满足孩子对秩序的内在需求。家长要知道对秩序的需求对孩子来说是很自然的事,他们需要有秩序的环境,来建立他们对环境、对人的安全感,尽量满足孩子对内在、外在秩序的需求。
- 培养好习惯。趁着秩序敏感期,发展孩子对秩序、分类、逻辑思维的能力。比如孩子喜欢同样颜色的东西要放一起,家长何不趁这个机会来启迪孩子对颜色分类的概念?
推荐绘本:
《大卫,不可以》
适合年龄:2-6岁
简介:好的教育不是把所有的孩子都培养成乖小孩,而是让每个大卫都有按自己的秩序,磕拌着长大的自由。
《幼儿园里不用妈妈陪》
适合年龄:3-6岁
简介:刚刚进入幼儿园总是让孩子和妈妈感到有些不安,这本书通过妈妈在幼儿园的种种经历和行为,让孩子以一种轻松的心态了解幼儿园里的规则,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和秩序意识。
《我遵守秩序》
适合年龄:2-4岁
简介:每一个刚刚进入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会有一段看似“无理取闹”的经历。通过这本绘本,帮助孩子认识秩序、了解秩序。
END
公众号、简书、头条、知乎请关注: 吉妮幼教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