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豆豆(和我同龄)的作品《遥远的救世主》以及由此改编的电视剧《天道》,我都刷过一遍了,有点留恋,因为整本书的内容都和我很合拍,仿佛我找到了知音,豆豆把我想表达的都表达了,把我还没有领悟的也表达了,于是我决定要和它多呆一会儿,我要针对它多看多想多写,好好爽一下。今天是第一篇文章,先从丁元英的痞性说起来。
丁元英是《天道》的男主,我窃以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男性的化身(女主芮小丹是作者的化身,她必须给自己配一个理想的伴侣),在书中或者在电视剧中介绍他时是这么说的:他是魔,是鬼,就是不是人,他倒行逆施,和正常的人的思维是颠倒的(不明白为啥我就是这么受用呢,我也颠倒?看来是),说鬼话,办鬼事,但是还有道理,像魔,最后定义他为极品混混。他一直强调自己有痞性,五台山上的智玄大师说他:“有三气居中,乃为: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我没有觉悟出丁身上的痞气,于是我就有了兴趣,何为痞气呢?我理解的痞气是个贬义词,丁身上哪里体现出了痞气呢?我百度了一下,有个贴吧里的游子归来说的我比较认可,就是俗语说的”软硬不吃、油盐不进、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想恨又找不到理由,不恨吧,确实拧里叭叽不是个东西、不招人待见”之类。我理解痞气实际上就是一种被中国文化不认可的一种秉性,顺从文化和传统理念认为这种秉性不属于宣扬和倡导之列,给正统文化带来很多的麻烦,故而在我们日常的认知范围内归结为是对人的一种不好的评价。现在我理解这种秉性本身其实并无好坏之说,而是要看一个人利用痞性办了那些事情。
那丁元英的痞性在书中有那些表现呢?窃以为有以下几个:1、别人评价中的倒行逆施的行为和颠倒黑白的思维,且有个好口才和聪明透顶的思维,别人说不过他,只有极品混混的描述。但是还有人愿意去接触他,因为他可以给你打开一扇窗。2、私募基金在形势良好,收益颇丰的时候急刹车,也是痞性的表现,不听劝,不怕损失,无论如何都不干这件事情了。3、在古城期间面对小饭馆的老板挤兑吃闲饭,毫不介意,该吃吃,该喝喝,也是痞性的表现。4、明知劫富济贫的王庙村神话会引起动荡,也是做了,就像林雨峰说,你什么都知道,但你什么都做了。5、父亲的病情,尊重父亲的意愿,有质量的活着,甚至说出了拔管子这样大逆不道的话;并且说母亲如果您养孩子就是为了养老送终,就不要说什么母爱的伟大,也是非常有背常理,但也有几分道理的观点;6、亚文讲的小故事,有个人要电话号码,丁给那个人留电话号码,电话号码写了三页,“那样他就高雅了”,这件事痞的可爱;7、给刘冰的空白纸档案袋,不是正招,但是对于刘冰这样的人,这招真的是绝妙的一招。
我不知道佛法里怎么评价和看待丁元英的这些体现痞性的事情,我是欣赏他的这些痞性行为的。佛法度非良善之人,便可立地成佛,概率极低。也许是我境界不够高,我认为人活着要有点“痞性”,这“痞性”并不是说让我们欺负别人,而是为了惩治坏人保护自己。我们当然要用善良和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人和回报社会,但是要记住世间是有不良之人要通过法律来约束的,不是感化和说教可以改变的,更不能一味的包容。而作为个体对非良善之人用痞性来对待,也是大爱的一种表现,让她知道她应该收敛而非肆意妄为。社会不应用善良来绑架个体,佛法不应用度人来迷惑信徒盲目包容不良之人。我们的善良不能够没有成本,更不能任由他人践踏。
丁元英在感悟文化感悟人生的过程中得到了很高的道德,和普通的痞性混混不可同日而语,他开悟为明性,在知。他以性施行,由心生律。他是一个得道之人,但他不但不是佛门中人,还根本不信佛,我亦认为佛法可以让人明性,而佛教应区别对待,应批判的继承。
网友有总结丁元英有三个特质:第一几乎从不麻烦别人,人无所求品自高,这是当今非常稀缺的品质;第二身上没有什么负能量,因为他客观的看待一切事物,掌握了所谓的道;结果尽在掌握中,所以也不会产生什么唠叨和不满的需要发泄的负面情绪;第三非常善于用话语激励别人,可以抓住每个人的主要特点来点拨激励。
我认为他还有一个大特质,就是耐得住寂寞,因为他有强大的内心和丰富的知识领域,因而他可以顶得住各种诱惑,诸如金钱和美女,权利和欲望;也可以不辜负一份和他相配的真情;他和芮小丹的感情中没有痞性,有的只有真诚,他们的灵魂格局是相配的,都是高级的人,彼此珍惜而坦诚,且彼此留有空间,保留独立的人格,是真正高格局的爱情。而不像现实中的有些人,天天因为恋人间最基本的忠诚和生活琐事而一地鸡毛,而又因欲望驱使彼此割舍不断,因而充满了此起彼伏的相互伤害,这是低级的情爱,是有肉无灵的满足。
丁元英,在恰当的地方使用恰当的痞性,这样的痞性可以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