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给我讲了一个趣事,由此引发了我们的对话交流。
朋友:今天在网上碰到一位禅者,问我心为何物?我回复“牛屎”,禅者回了我一个抱拳的表情。
陶语:很精彩!这就是对机锋。
朋友:本来就是名相,若我回复“自性、觉性、如来”,那就落入了名相解释名相。要破掉这个名相!
陶语:你的回答很妙!
朋友:有人问德山禅师:“什么是佛?”德山禅师回答:“达摩是老臊胡,释迦牟尼是干屎橛,文殊、普贤是挑粪汉。”
陶语:都是破了名相,实际上都是指的同一个东西。
朋友:古代禅师,呵佛骂祖,当头棒喝,烧佛像等等,都是为了破相。
陶语:以怪异的行为破除弟子对相的执着。
朋友:阳明先生“岩中花开”的故事,和佛祖拈花一笑的故事,都是一样。拈花之前,佛祖进入禅定状态,就象阳明先生未看花之前的状态——无极状态,当他拿起花时,看花的瞬间,心就由寂向显。
陶语:真心显发,妙用的当下,世界就呈现出来了。
朋友:嗯嗯。
接着,朋友分享了之前写的一篇短文:
肉体(头脑)和灵性(觉性)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平常我们运用的是与肉体相关的能力,灵性的一部分功能就沉睡了。当我们关闭了与肉体相关联的功能,也就是感官和思维的作用之后,灵性的深层功能就被唤醒激活。
其实,古人早就掌握了生命的密码。如《庄子.大宗师》中:“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隔离身体感官作用,摒除思维杂念,使心境虚静纯一,这个方法叫做“心斋”。“心斋”是精神的斋戒,它能使我们离外在世界更远,离心灵更近。当我们完全摒弃了感官和思维的作用时,心灵就会变得更加敏锐,就能以心灵去感悟这个世界,逐渐去遗忘名利、身体以及天地外万物,就可以迈入生命的大道。
大脑就是海水,灵性好比是被海水隐藏的岛屿。唯有海水退去,小岛才会出现。当海水出现,灵性便被掩盖。
陶语:“坐忘”和“心斋”,都是为了摒除感官的作用和头脑的思维,进入心流的状态。
朋友:是的。其实每个人都可以进入这种状态,出来之后由于不懂原理,所以不能开悟。
陶语:高度专注,进入到忘我的状态,就是这种状态。
朋友:嗯嗯。庖丁解牛就是这种状态。我发现庄子就是一个禅师,你看《庄子》中的一个成语——用心若镜。
陶语:佛法传入中国之前,庄子的思想就有着禅宗的透彻。他的“逍遥”就是一种大自在。
朋友:我们修禅、读书,其实也是为得大自在。心,一丝不挂!
陶语:是啊,如果修来修去还不自在,那就是弄错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