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无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评价一个人应该这样,其父亲在世的时候,要看他的志向;在他的父亲死后要看他的行为。如果他的父亲死了三年以后他依旧还是向他父亲生前那样坚持固有的为人准则,那么这个人就算是做到了孝道。”
【心得】按照孔子讲的,如果一个人的言行在他父亲生前和死后不一样的话,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个人在他父亲活着的时候,各个方面都比较向善,但所有这一切并不是出自他的本心,因为处处有他父亲的压力,他不向善也没有办法;而他父亲一死,这个人就立即改变了自己,说明这个人本来就很坏,只是没有机会暴露而已;如果在他父亲死后的一段时间才改变自己,那说明人是环境的产物,他之所以变坏确有诸多的无奈。而如果他永远都不改变自己,说明他父亲的教育是成功的,也说明了他足够孝。孔子把一个人父亲在世与不在世作为衡量其是否孝道的界限,我们姑且不管这是不是唯一的标准,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做人就应该始终如一,做到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