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号晚上回到杭州,2号休息了一天,3号正式开启在家办公的模式,截止到今天9号周日,下周仍然持续在家办公的状态。
抵达东站的那天晚上,杭州异常冷静,空气里凝聚了诡异和紧张,DD上打到一辆车,等了将近半小时,师傅说原来平台上登记的那辆车坏了,换了一辆车,这不免让我有些害怕,但是我还是上车了。在紧张的氛围中浮想联翩,万一把我带到某个地方杀害了怎么办,谁也不知道我去哪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冒出这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估计悬疑片看多了),越想越害怕,一边从口罩中汲取氧气,一边看这个路线是否自己熟悉的。一路紧张中总算安全抵达小区,因为疫情原因在保安大叔这里又周旋了1个多小时才顺利到家,于是又开始面临工作和生活的各种问题。
【从反感到接受】回到出租房,第一眼感触,怎么这么小,很急切想要让自己换一个好一点居住环境,所以买房的信念更加坚定了,有了自己的家,完全就是不一样的生活状态了,生活状态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的状态,所以好的人会越来越好,不好的人会越来越不好,除非意志力非常坚定,否则很容易自暴自弃。第一天工作,就开始各种视频钉钉,让我很抵触,所以整个的状态都是奄奄的,第一个给自己解答的问题就是,我能不能不上班也能赚钱呢?现在看来这个问题简直就是傻瓜式问题,世界上根本就没有不劳而获的事情,可能这段时间在家待得习惯了,爸妈把家里所有的事情都做好,一日三餐准备好,只管起床吃饭就完了。社会是劳动等价交换的体制,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必须遵循社会的生存法则。
【从接受到愉悦】工作开始的一两天,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自己接下来的职业方向规划,个人觉得目前对于自己的成长来讲没有很多沉淀,所以空下来会觉得空虚。所以我必须要给自己选择一个方向去努力,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可以确定的事情,在一切不确定的面前,这些都显得是在做无用功,我不后悔自己做了销售这个岗位,虽然这2年时间让自己确实了很多东西,但是收获了物质基础。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很多自己内心世界再怎么丰沛也解决不了的问题。工作的概念是劳动生产,主要就是劳动。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尤其是应届毕业生,会想:我喜不喜欢这个工作,或者说要找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在我看来,人生性就是懒惰的,谁会喜欢劳动呢。人能不能在社会上获取价值在于是否能够驾驭这种劳动。如果可以在某一种类型的劳动上不断获取高回报,再用高回报去换取其他能满足你需求的东西,那么这种劳动就会让你有成就感。所以在我看来,没有所谓的喜欢与不喜欢,只有当下的能力是否能驾驭当前期望价值的劳动。所以自己在当下劳动出现困难的时候,要不断去学习专业的技能解决当前的问题,提升在这方面的专业读,而不是抱怨,哭泣,谁也没逼着你选择这么辛苦的劳动,你可以选择放弃选择更加轻松的劳动,但如果你想要获得高回报,必须要付出等价的劳动。世界上没有任何的侥幸或者幸运,一切你所拥有的都是你用自己的劳动换取的。人是情感动物,任何的劳动过程中都会有情绪或者情感,这也是影响了劳动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能够愉快地劳动为什么不呢?至少自己还活着。
【信念和成长】人要长期重复某一项劳动,会疲惫,面对疲惫可以有两种状态,一个是休息,一个是改变,改变当前的劳作模式,不断思考方式方法和技能提升,这种人是永远不会疲惫,俗称“永动机”。人的行为是大脑驱动,那么是是什么驱动人会产生改变的这一动作的呢?信念!人的大脑及其复杂,能够提前构成当前不存在的画面,来刺激到某一感官神经,当下的刺激比较强烈的时候会有充足的动力,但是时间长了便会减退,所以想要成功的人要不断学习方法,让自己保持这种动力,进而驱动当下劳动拿到好的成果。向内求称之为精神粮食,偏哲理抽象;向外求是物质基础,偏技能具体。人如果要活得好,既要向外求也要向内求,是一个生态循环的链路,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或者中断,系统将无法健康运转。所以,我要赶紧去规划内外需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