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和2019年两版,各有千秋。许久未看外国的影片一时脸盲加名字盲导致看94版的开头总有点晕乎乎的,人和名字对号对了半天。
1994年版的非常赏心悦目,从演员到场景,极具美感,作为观众感受到了浓烈的氛围和美的体验。但是就故事本身而言,可能是在吃安利的时候期待值过高而没有惊喜之感,但肯定没有失望。
两个影片的叙事方式略有差异。早年的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19年的开篇即是长大之后的场景。
虽然作为观众关注点有点奇怪,但是忍不住感慨,独生子女看到几个姐妹其乐融融的时候,有些羡慕与好奇,因为那是从未体验过的。
(观看结束之后发现并没有存图所以只有官方图片了)
女主吐槽自己无法跟随父亲去打仗。(2019版图)
曾几何时,自己有过无数次这样的想法,不过,大多都是因为生理期的不舒服或者心情烦躁,其他方面而言,或许未来才会遇到更多,已经过去的所有岁月里,我被保护的很好。
至少,我有着既玩洋娃娃、布偶熊又玩抽陀螺、玩具手枪的自由,长辈没有因为我是女孩而不疼爱我或者让我感受到猛烈的差别对待,没有在童年给我留下“重男轻女”的阴影。
想来有趣,还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同学和我聊天的时候问起,他是男生,且因为农村户口家里不止他一个孩子,所以当他有一天知道我爸爸是爷爷的独子,而我是爸爸的独女时,说这在他们那绝对不允许发生,怎么也会再要一个孩子,不然就断了。
当时我不怎么明白,我不是大活人吗?
可以说是稀里糊涂的听了,但是印象深刻,因为活到10岁,我才知道原来有这样的说法,有这样的思想。(其实就后来的接触同学而言,才知道北方很多地方重男轻女的家庭思想其实挺严重的)后来长大了,尤其是学习历史之后,更加明白这是一种怎样的观念与传统思想,从何而来,如何变化,有何体现。
两个影片虽然细节处理上有些许差异,但是演员的表演与塑造确实是很有代入感。
决定去看看原著,文字也应该很有魅力。
忽然发觉,看电影似乎只是一个幌子,给乱七八糟堆在脑子里的想法找一个发泄口。
幸福的生活其实可以有很多种模样吧,几个姐妹的不同诠释了在当时的环境中,女性不同的魅力和人生的多面。
追求向往的爱情没有错,不愿早早被束缚没有错,想要去“欧洲”与思念亲人、家乡皆为真实,所谓的值得与不值得,哪有什么绝对标准。
这大概也是一直厌恶一些人总是以自己的标准指指点点别人的原因吧,自己向往爱情与婚姻,便觉得不谈恋爱不结婚的人都罪大恶极,自己向往事业有成,便鄙视所有在家里操劳而没有外出工作的人群(不限性别),真真是毫无道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在不违背道德与法律的前提下,尊重个人的追求不好吗?
哪怕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生为女性,我很抱歉”
也愿未来向着美好进发。
与自己和解,取悦自己,洞察与理解内心的渴望与需求,哪怕作一个“另类”。
没想到七年过去了,依然惦记“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