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这样一个调查,说的是逐年增加的离婚率中有很高的占比都是冲动型离婚。冲动是指当一个人的情绪达到一个临界点而做出的不理智的行为。
之前在分答上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妻子说她自己跟别人沟通时情绪都会控制的比较好,但是,每当与丈夫沟通时就容易情绪激动,一点就燃。想问该怎样解决?记得那位导师的回答打了个比方,把对待别人的态度比喻成是:很久才能去一次的游乐园卡,而把对待老公的态度,比喻成是天天可以去的游乐园卡。从这个比喻里我们就看到了差距,因为很久才能去一次机会难得,那就会分外珍惜,而天天都可以去就少了期待感,不同的状态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也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不好的情绪。
《连接感: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焦虑》两位心理咨询师,经过大量的临床分析。分别从:觉知焦虑、暂停法和建设性交流三个方面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亲密关系中的。
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我们很容易被情绪所左右。像夫妻间的吵架,原本可能是一个很细小的问题。但是由于情绪激动的两人,吵着吵着,会尚失理智,有些还可能接起对方的短,翻起了旧帐,然后导致结果一发不可收拾。书中提到这是一种觉知焦虑,是我们当时的情绪,导致了我们不能理性地思考问题。我们可以选择用暂停法。暂时停止交流。等大家情绪都平复了,再去就问题而讨论出解决的方法。因为问题可以带来情绪,但情绪解决不了问题。
给大家分享一个网上看到的故事:
有一个孩子生性暴躁,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和不顺眼的人,他都会无端的会发脾气,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天长日久,周围的人几乎都被他的暴躁而伤害过.慢慢的人们和他的家人都远离了他,他身边没有一个朋友了,孤独使他原本不好的脾气变的更坏了.他的父亲实在不忍心孩子就这样发展下去,想了好长时间,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父亲想通过这个办法,试着让孩子慢慢接受,从而能改变孩子的坏脾气.有一天,父亲拿着一个锤子和一块木板来到孩子身边,心平气和的说:“孩子你怎么发脾气都可以,但是以后每发一次火你就往这块木板上钉一颗钉子.”
此时的孩子也比以前听话了,他就照父亲的话去做了.终于有一天木板上的钉子因为孩子一次次的不再发脾气而全拔下来了.这天父亲又来到孩子的身边,看着被拔完钉子的木板,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父亲抚摸着木板上深浅不一的钉眼意味深长的对孩子说;“孩子你现在不发火了,脾气也随和多了,可你看见了吗?这是一块完好的木板被你因为发脾气而造成什么样子了.你再想想,因为你每次无端的发火,而使你的朋友和亲人又被你伤到什么程度?”这时孩子明白了,看着这块好好的被自己发火而造成的木板伤痕累累。
通过木板的教育,也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能太随心所欲,不能太自私,不能拿自己的不快乐而伤及到更多的无辜人,更不能以“爱”为理由伤害那些爱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