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不用打卡了”,这是我前两期主题营结束打卡时的感叹。
“这么快活动结束了”,有点意犹未尽,这是共读营最后一天完成文章投票时的感叹。
10天,又是一次自我探索的历程。
目标
01共读主题营毫不犹豫报名,递交给小麦连长的目标和行动计划:提升写文章的水平和复盘能力;提前一天打卡,预留更多时间修改文章;参与文章点评。
02改变心态,不急于完成打卡任务,参与、享受活动过程。观察自己在活动中思维,行动,情绪等方面的反应与变化,心智与思维的进步比赎回押金更重要。
深度参与
01加入点评组
每期听完参与点评组的老铁分享,进入点评组学到很多,书写水平也提高了,所以我迫不及待申请。
第一天进驻点评组,既开心又担扰,开心的是近距离学习大牛如何写文章、评文章,担扰的是自己书写水平有限,生怕筛错好文章。 缺乏自信时,做起事来容易犯错,最初两天错发链接,数据时常更新,增加数据整理和点评组老铁工作量,通过当天复盘,查找原因,调整投票方式,梳理操作方法,第三天终于理顺操作模式,不再出现问题。
文章评选中队间交叉点评投票,每天早上10点前挑选5篇文章发中队群投票,起初大家热情不高,为争取更多投票,我上班前整理好数据发群。经观察,投票集中在中午,所以在午间段时不时在群里刷屏吆喝,加上队长夏末老铁一对一@各位老铁,投票数量较最初多了三四票,趋稳定状态。对于投票这件事,“随缘”不强求,换位理解,很多老铁工作太忙。
点评入驻中队5篇推荐文,写简短推荐语,这件事做了5天。后期尝试点评连队挑选出来的文章,写推荐,起初写得像小学生似的,“笼统式的点评”,如结构分明,条理清晰,经观摩两位组长的评语,尝试着学习她们的“描述性点评”,写出来的效果很不一样。点明文章具体好在哪里,存在哪些不足,这样的点评让大家进步更快,后期老铁们的表现也印证了这一点。
点评工作从最初看了一篇文章感觉好,具体好在哪里无从表述,看大家的讨论,学着对照点评语中的亮点与不足,分析文章的结构、语言、逻辑、主题、立意等等在文章中的具体呈现,到后期看明白一篇文章的优缺点,这是一个烧脑的过程,但收获很大。特别遇到难以取舍的文章,需要层层比对,当中的细节呈现,让我反思自己书写时存在的同类问题。
002当值班学委
每个学委表现不一样,观摩大家如何调动气氛,让更多的老铁参与小红花争夺战。我与白雪,孙漂亮两位老铁同组,他们对活动前热场做得很好,特别是白雪,活动前到各个群宣讲发布消息,吸引更多老铁参与活动,活动期间的控场与气氛调动表现也是非常优秀。体验做学委和抢红花两个不同角色,前者责任大些,关注老铁玩得是否开心,避免出现冷场,后者关注能否第一时间抢到小红花,考验网速眼速脑速和手速,肾上腺素短时间内蹭蹭往上飙。主题营通过小游戏缓解每天打卡的紧张,既温习了书中内容,又增添了除打卡写文外的趣味,也是用心良苦。
收获
01书写水平提高了吗?
获得1次当日优秀。但获优秀并不代表文章写得好(自我认为写得不好)。
共读营的最佳和优秀奖,评比规则为每个中队挑选5篇相对好的文章进行投票,得票最高的文章推送点评组。每个中队间的书写水平可能差异大,而推送名额只有一个,有些中队高手如云,如六中队有朱朱的餐具、柴大宝、Paker、斜杆青年等等老铁,写作水平较高,他们的文章每一篇单独拿出来,都比当日获奖的文章水平高很多,所以,客观看待获奖,把获奖看作一种鼓励,重点在于书写水平获得真正提升。
我明显进步的一点是文字表述拖沓的情况较以前改善。看老铁们的文章发现,有些文章的结构,主题,立意等都挺完整的,但在文字表述上过于口语化,甚至是过多口水话,从而影响阅读体验。叶圣陶在《怎样写作》中提到书写中常犯的语言错误:话说一半,后面再说与前面说的毫无关系;一句话多次使用“然而”,不该转折时转折;用词不当,多用或少用,听起来不顺。这些都是我常犯的错误。语言习惯影响一篇文章的质量,日常刻意练习,多诵读好文章,培养语感。
02复盘能力提高了吗?
以前对于做完的事情,会反思存在哪些问题,但更多的趋向感性,没有理性的行动指导,最后进步也不大。这次深度参与活动,每天复盘,不仅改进做事方法方式,同时也是总结经验的过程。如点评工作中的失误,因为复盘得以改善;如每天看老铁的评论与文章,进行复盘总结,查找自己存在的不足,同类的题材,别人是如何呈现的,从中得到启发。
03关于打卡
前7天的打卡文基本在前一天晚上准备好,后3天是当天看书写文。暂且撇开文章质量,对于写文,我淡定许多 。如最后一天打卡,下班后文章还没成形,不再焦急。又比如,在点评组有时需要写点评推荐,我不再因为还没打卡而放弃参与。相比前两期主题营活动,状态明显进步很多。
第三天打卡,当天下午一个修改文章的动作错失当天最佳同桌,也因此错失读书力爆棚勋章。后来转念一想:这个勋章不是我这次的目标,不需遗憾。
每一次活动体验,都在刷新自我认识,升级认知,开拓视野,见识更多优秀,心智、思维、行动也在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