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婴儿期:形成生命的基础
第五节 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本节主要讲了以下几点:一、婴儿的认知发展 二、婴儿认知的个体差异 三、婴儿的语言发展
四、促进婴儿认知的途径
一、婴儿的认知发展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a. 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他将有关婴儿学习方式总结成一个简单的公式:行动=知识
他认为婴儿并不是从他人传达的事实中获取知识,也不是通过感觉和知觉来获得。他认为通过“做”来学习,知识是直接运动行为的产物。(这与现在的许多教育理念相一致。如英语教学的“做中学、学中做”;数学的动手操作实践;甚至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杜威的教育理念等。)
b. 皮亚杰理论是基于一种发展的阶段论观点。假设所有的儿童从出生至青春期都要以一种固定的顺序通过四个共同的系列阶段,即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阶段。
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具体指以下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 Sensorimotor Stage(0—2岁左右)这个阶段的儿童的主要认知结构是感知运动图式,儿童借助这种图式可以协调感知输入和动作反应,从而依靠动作去适应环境。
2)前运算阶段 Preoperational Stage(2—6、7岁)儿童将感知动作内化为表象,建立了符号功能,可凭借心理符号(主要是表象)进行思维,从而使思维有了质的飞跃。
3)具体运算阶段 Concrete Operations Stage(6、7岁一1 1、12岁)在本阶段内,儿童的认知结构由前运算阶段的表象图式演化为运算图式。
4)形式运算阶段 Formal Operations Stage(1 1、12岁及以后)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
c. 皮亚杰提出,当儿童的身体发展达到某一恰当水平,并接触了相关经验,儿童就会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发生转变。
d. 图式:理解世界的基本建构方式,它随着心理发展而适应和改变。
图式的发展遵循两个原则: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指人们以其当前的认知发展阶段和思维方式来理解自身的经历。当一个刺激或事件出现后,人们对它的感知和理解与现存的思维方式一致时,就产生了同化,把新刺激纳入已有的图式中来。比如,我们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这种图式也可以迁移到学正方形及其它图形的周长中来。这就是同化。(主动的,已有的获得新的)
顺应:改变已有的思维方式,以对遇到的新刺激或事件做出反应,形成新的图式。(被动的,适应新的)比如,历史上不管是蒙古族还是满族通知中国,最后都被大汉民族的文化所同化,也就是顺应了我们汉族文化。
e. 皮亚杰认知理论的感觉运动阶段正好对应婴儿期的认知发展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的早期主要阶段,又被分为六个亚阶段。
亚阶段1.简单反射:出生至第一个月,如吮吸。
亚阶段2.最初的习惯和初级循环反应:1-4月,如一边触摸,一边盯着看。
亚阶段3.次循环反应:4-8月,如以不同的方式拨弄拨浪鼓,具有了调整自己的认知图式的能力
亚阶段4.次级循环反应的协调:8-12月,婴儿自己会寻找藏起来的玩具。出现目标指向的行为,知道客体永存。
亚阶段5.三级循环反应:12-18月,反复扔玩具,观察会掉在哪儿。
亚阶段6.思维的开始:18月-2岁,有了初级的推理能力,藏起来的东西会找到。
心理表征:对过去事件或客体的一种内部意象。(会预测滚动的球在什么地方。)
延迟模仿:儿童日后对某个人曾经的动作进行模仿。(小豆豆摸耳垂。)
f.局限:1.皮亚杰认为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间的过度是渐进的,而反对者认为是“波浪式”向前推进的。2.夸大了动作发展和认知发展之间的联系。3.质疑客体永存出现的时间点。4.其他类型的行为比皮亚杰认为的更早出现。5.皮亚杰的研究更适合西方人。
2.信息加工理论
a. 定义:致力于确认个体获取、使用和存储信息方式的模型。
b. 信息加工的三个基本方面:编码、存储和提取。编码,即信息最初以一种可用于记忆的形式记录下来的过程。存储,即将材料放置于记忆中。提取,将存储在记忆中的材料进行定位,将其带入意识并使用的过程。
c. 自动化:需要较少注意的加工。控制性:需要较多注意的加工。
3.对两种理论的评价
a. 信息加工理论关注量表;认知发展则认为是一种完全突然而快速的爆发。
b. 信息加工理论更多地关注认知发展难题的个别部分;而皮亚杰更关注整个难题。
二、婴儿认知的个体差异
1.记忆:信息最初被记录、存储和提取的加工过程。特点:一个记忆被提取的次数越多,这个记忆保持的时间就越长。(这是我们对背诵内容要在最初的几天反复背诵,记忆效果更佳的原因。)
a.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
b. 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外显记忆:是一种有意识、能够被有意回忆的记忆。如,背课文。
内隐记忆:被无意识回忆的记忆。如,爬楼梯。
2.婴儿遗忘症:人们的记忆中缺少3岁以前的经历。
3.婴儿智力的评估
a. 发展商数(即DQ):一个总的发展得分,涉及四个领域的表现:动作技能、语言使用、适应性行为,以及个人-社会性行为。
b. 贝利婴儿发展量表:评估2-42个月婴儿发展的测量工具。关注两个领域:心理和动作能力。心理量表关注感觉、知觉、记忆、学习、问题解决和语言。动作量表评价精细和粗大的动作技能。
备注:1)识别显著落后的婴儿时,尤其有用。2)不适合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进程。
4.婴儿认知的特点:以无计划的方式(或者说跟随他们的好奇心)探索他们周围的世界。而不是针对明确的问题寻找答案。
三、婴儿的语言发展
1.语言:有意义的符号的系统排列,它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基础。
2.语音:指语言中基本的声音,也叫音素。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形成了单词和句子。英语有48个音素。现代汉语有32个音素,其中22个辅音:b、p、m、f、d、t、n、l、g、k、h、j、q、x、z、c、s、r、zh、ch、sh、ng,10个元音:ɑ o e i u ü ê -i [ zi] -i [zhi ] er
3.语素:是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在英语里,有些语素是完整的单词,而有些是单词后缀,如复数形式。在汉语中,有单音节语素,有双音节语素,也有多音节语素。
4.语义:决定单词和句子含义的规则。
5.前语言交流:通过声音、面部表情、手势、模仿和其他非语言的方式进行交流。
6.牙牙学语:发出类似言语但又没有意义的声音。
7.整句字:即能够代表整个短语的一个词。其含义依赖于使用它们的特定情境。(如,一位奶奶听见孙子说“二”,就知道他要看《熊出没》。)
8.电报语:说话时省去不太重要的词语。
9. 一些概念:泛化不足、过度泛化、参照性风格、表达性风格。学习理论观点、先天论观点、普遍语法、语言获得机制、交互作用观点、婴儿指向的言语等。
10. 获得的学习理论观点主张,成人和儿童使用基本的行为过程,如条件作用、强化和塑造来学习语言。乔姆斯基提出一种不同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遗传上具有语言获得机制的天赋,这就使得人们可以探测和使用作为所有语言基础的普遍语法规则。
四、促进婴儿认知的途径
1.为婴儿提供探索世界的机会。
2.在言语和非言语两个水平都要对婴儿快速做出反应(试着和婴儿说话,而不是对婴儿说话,倾听他们的反应,并提供进一步交流的机会。)
3.给婴儿读书。
4.没必要整天与婴儿在一起。
5.不要对婴儿期望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