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农村生活,看到大人们见面打招呼 ,第一句话往往是“您吃饭了吗“,小时候不解,怎么每个人、什么时候见面都问这句话呢?
长后了,自己也一样,见了叔伯长辈的 ,就问一句“您吃饭了吗“,如果没问,只是点头,就像缺了点什么。
中间也试过,用别的问候方式,比如说:最近还好吗,您身体好吗等,都感觉别扭,都不如这句“您吃饭了吗“。
其实,这句话的流传并非偶然。民以食为天,人最离不开、生活中最频繁出现的事就是吃饭,对老百姓而言,最关注的也是吃饭,所以,拿最常见的事、最关心的事来问候,是最合适的。
在以前,生活困难的时候,让全家人吃上饭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那时,问候一句“您吃饭了吗“,这分量可不轻,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您买房了吗“,只不过,吃饭跟买房不同,可以应付,是不是真的吃饭了,只有自己知道,别人不会知道。
现在,这句问候更多的只是习惯,不是真的关心是否吃饭,而只是打个招呼。
当然,打招呼的方式也很多,例如“你好“、“最近忙吗“、“最近忙什么呢“等,但是,“你好“稍显简单敷衍,“忙吗、忙什么“涉及隐私,最万能还是这句“您吃饭了吗“。
在农村,会聊天的人,往往会根据对这句话的回答来判断对方的聊天愿望,如果只是简单地敷衍下,那就打完招呼就止住 ,各自该干嘛干嘛。如果回答热情,还主动招呼的,那就是可以再聊聊,农村的生活节奏慢,时间宽裕,禁忌也没有城里人多,于是就聊开了。
无论什么情况,有这一声万能的招呼,人情、礼节、交际都展得开、接得上,能聊的自然聊上了,聊不上的也不尴尬。
一句“您吃饭了吗“,自古传下来,看似简单,也不简单,包含着农村人的质朴、简单愿望,也饱含着劳动人民的智慧,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