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君半夜梦见有个披头散发的人在门外窥探,还说:“我来自宰路河畔的深水,我作为清江使前往河神所在地,中途被渔夫余且捕获。”
宋元君醒来,派人占梦,回答说:“这是一只神龟。”
宋元君问:“渔夫中可有叫余且的?”
左右回答:“有。”
宋元君说:“叫余且来朝上。”
第二天,余且来上朝。宋元君问:“近日捕鱼有什么收获?”
余且回答说:“我用渔网捕到一只白龟,簸箕的圆身直径有五尺。”
宋元君说:“把那龟献来。”
龟被送到,宋元君既想杀了它,又想让它活。内心存疑之时,派人来占卦。占得的卦辞说:“杀龟卜事大吉。”于是把龟剖开,占了七十二卦从无失算。
孔子说:“神龟能托梦于宋元君,却不能避开余且的渔网;神知能七十二卦从无失策,却不能避免剖肠的祸端。如此看来智者也有困惑啊,即便是神知也有力所不及处。就算有至知,哪里挡得住万人的图谋。鱼并不怕渔网而是畏惧鹈鹕鸟。去掉那些小聪明才能有大智明朗,抛开那些善恶心自然就是行善了。婴儿出生,并没有学问人教就能说话,是因为与能说的人生活在一起。”
神龟以为托梦给君王就安全了,却不想还是没有逃脱平民渔夫的渔网。“余且”,意即渔夫尚有“余”力捕获“余”物,也只得苟“且”过活,余物随时要上缴。就算是宋元君再怎么七十二神算,也还是免不了亡国的结局。
这些在庄子看来都是受困于“小知”的限制,因此活得不自在。
表面看不自在是“受制于外人”,实际却是“迷失于自知”。老子称之为“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靠揣测图谋敏锐,哪里能常久呢。策划来策划去,终究还是有失策的时候。所有的“策”,都是要么在意“能知”,要么得意于“所知”,都是能所勾兑的一端之见,跳不开“小知”的束缚。
最后庄子借“孔子”来开示,抛掉小聪明,向婴儿学习。婴儿从来不计较什么能知所知,“无知、无欲、无为”,自然有知、有欲、有为,不学就会说话,为什么?因为他活在与生俱来的“知”本能中。听到汉语说汉语,遇到外语说外语。无知却无不知,无为却无不为。
“知”,即如每个人真正的“自己”!自己才是最终值得托付的人。每个人都要活成自己,自己生死自己了,这才符合自知之明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