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说了多少遍,怎么就不听啊?
文:杨庆瑞
1
有一位妈妈带着一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公园里玩,
当孩子玩的时候,可能犯了一个错误,所以妈妈就把他叫到跟前,对他严厉地说,“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听啊?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你说说多少次了?”
孩子吓得紧张的低着头,一声不吭。
剩下的就是妈妈,在那里不停地重复同样的话,“我跟你说了多少次了?说了多少次了?”
训话好一会儿,我在旁边听着,竟然没有听出所以然,没有听出她想批评孩子什么?或者想让孩子怎样做?
2
我们身边这样教育孩子的人并不在少数。当孩子犯了错误,我们所做的不是给他启发,不是指导他怎样做,也不是告诉他错在哪里,而是把重点放在了批评上面,甚至是不知所谓的批评。
就像这位妈妈?当他不停地重复同样的话,问孩子“说了多少遍”的时候,就算孩子能够清楚地记得她说了多少遍,那又怎么样呢?当他,批评孩子“说了多少遍”的时候,把孩子镇住了又怎么样呢?当她这样问,孩子还是低头答不出来,她是不是觉得很爽啊?是不是可以通过批评孩子,显示自己的权威呢!
如果这位妈妈把孩子当做一个平等的对象来对待,估计她说话的方式不会如此的咄咄逼人,不会如此的霸道,这看上去貌似在教育孩纸,实际上是在发泄自己的不满和显示自己的权威,跟教育相差甚远。
3
我们经常在对待孩子的时候。恨不得孩子把我们讲过的、说过的、教过的,通通记在脑袋里,而且能够付诸实践,还要实践对。而我们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处处显示着自己的个性特点,就算是缺点,甚至是极大的缺点,我们都很难注意到,更难去改变。
以这类的方式去跟孩子交往,去跟孩子交流,对孩子并没有多大好处。相反的,孩子会模仿同样的方式,同时,他们还因为积聚了更多的恐惧,更多的不知所措,积聚的更多的担心害怕,结果,把关注点放在了这些感情和情绪上面,对做错的事情本身,反而关注度不高,甚至会因为担心害怕恐惧而选择性的忽略掉。
4
有一位朋友在聊起了自己小时候,父亲是如何批评自己的。批评的内容,他一句也不记得,只记得只要是做错事,他的父亲就要大发雷霆,敲桌子打板凳,甚至要拿东西往地上摔。所以自己小时候不敢做错事,是因为怕看到父亲发脾气,那种内心的恐惧,自己受不了。就算是做错了事,也不敢让父亲知道,因为父亲那样发脾气,他是受不了的。
看,这位朋友记住的,不是父亲的慈爱,不是父亲的谆谆教诲,也不是父亲对自己的指导和批评。而是发脾气。
这位父亲在教育孩子这方面,给孩子留下的只是阴影,真是失败。
5
其实,这个公园里的这对母子对话,最搞笑的一个结尾是当妈妈生气地批评完孩子的时候,最后问了孩子一个问题:“你知道我批评你,是因为什么事情啊?”
孩子回答了一句:“我不知道你说的什么事情?”
听完孩子的话,我并没有去观察那位妈妈是什么样的一个表情,是什么一个状态。但是,那位妈妈,肯定蒙在那里了。是啊,自己批评了半天,孩子竟然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事情而批评,自己好搞笑啊,孩子好可怜啊!
6
其实在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孩子出现了问题,直接告诉解决方案,或者是启发他去想如何解决,或者是总结哪件事做错了,让他自己去研究如何可以做对。而不至看到孩子出了错误,就恼火发脾气,就先发泄自己的情绪。
好的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要么是言传身教,以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哪一种是对的,那一种是错的。然后,以自己做的事,以自己身体力行的行为,让孩子看到模仿到。
中国人讲言传身教,这是老祖宗总结出来的。一个孩子做错了事情,或者是对事情有疑问,我们一定要,耐心的解答,然后,以一个开放的姿态去接纳这个孩子,孩子既然是独立的一个个体,它必然,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要求。如果是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我们只需指引,他们自然能走上正确的路子。无谓的批评大可不必。
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杨庆瑞,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会遇到非凡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