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我加入了一个叫做“每天进步0.01”的21天打卡群,为的是逼迫自己建立写作习惯,从每天写1500字开始。
几天后,我发现“写点东西”这事没那么简单。我写得非常慢,常常挖空脑袋去想写什么,而且经常要占用睡觉的时间完成。心里时不时地会冒消极念头:看书不很好吗,我为什么必须要写东西?
《瑜伽经》里讲到,不管做事修行,专注通过信(信仰、目标)、力(实践)、念(持续练习)、定(专注目标)、慧(开智慧、到达目的)五步达到。
这时候 ,我意识到,我没有给自己设定一个明确目标,因此无法自我激励。于是,我决定参考《刻意练习》的训练方法:“设定目标——细化节点目标——复盘(优化练习方式)——持之以恒地练”,给自己设定方向,让自己自发地去完成这个过程。
经过总结,以下五点是我写作的主要动因:
1、提升表达力,学习沟通之道
假如沟通的本质是解决问题,那通过人与人之间有目的的沟通。通过理解需求,提高逻辑思考、快速组织语言,进而提高表达能力。
工作后我发现我的沟通能力好像不是那么令人满意,在沟通中,有时候不能有效地向别人传达自己想要阐述的事。沟通完之后,又经常出现“咦,我刚才怎么没有想到呢”这样的情景。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表达缺乏逻辑性、思想碎片化。
除了效率的提升,还能锻炼在沟通中的共情思维。想要写出还能看得下去的东西,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关注周围发生的事情,不断地提高认知能力。每次打开电脑敲击键盘之前,问自己要提出什么论据,如何运用逻辑去组织内容、证明观点 —— 这才是真正值得不断学习的地方。
总而言之,读一本书、一篇文章,观点一点都不重要 ,因为每个人都可以有许多观点。真正重要的,是用论据论证的过程,也是我写作的重要目标。
2. 培养讲故事的能力
讲故事是人与人的深度互动,本质上是人类最容易接受的交流形式。
我们的社会正在从信息时代(Information Age)向概念时代(Conceptual Age)转变,一个注重右脑思维的概念时代正在来临。概念时代的经济和社会建立在创造性思维、共情能力和全局能力的基础之上,未来需要的是更感性、更富创意的右脑人而不是理性的左脑人。右脑思维取决于如下6大能力:设计感、故事感、交响能力、共情能力、娱乐感、意义感。
故事感,是一种高概念和高感性的交汇能力,它通过将一件事置于另一种情境的方式来加深我们的理解,是人类交流中最自然的一种形式。
3、刻意练习,学以致用
读书的目的终究是为了运用。
写作敦促自己将读书、从他人的经验中学到的知识很快地运用起来,逼迫自己取得进步。
写作能够帮助我反思,从而发现知识的误区,促进已有知识产生新知识,并检查学到的知识是否用了起来。同时,写作还能提升认知深度和认知效率(认知过程),改变惯性思维。
加强刻意练习。没有持续地刻意练习,知识永远处于信息层面,无法做到真正的提升。
4. 培养个人品牌意识
大约一年的时间中,我想要通过写作,逐渐培养和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写作欲望,在尝试之后找到适合方向深度发展。
有一种说法,美貌是一种组合牌,和任何牌一起出都很厉害,唯独不能单独出。如果将写作类比成“美貌”,与提升自己的硬技能结合,就能建立自己特有的能力圈。通过这个过程,打造个人品牌,把自己当成公司一样去经营,不断进步、提升、扩展影响力,从构建职业生涯的核心竞争力。
5. 附加产品: 提升自信
难以想象一个交流自如、会讲故事的人是不自信的。我从小性格内向,羡慕那些能够出口成章的人。后来有一天,偶然发现自己也具有话唠属性,写作正好是一个输出口。
如此这般,我再也没有借口偷懒了。
记者曾问村上春树:“如何能保证持久的创作热情?”村上便举了个跑步的例子,“今天不想跑,所以才去跑,这才是长距离跑者的思维方式。”
同理,今天不想读书,所以才去读书,这才是学习者的思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