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在培训咨询行业多年,经历了国内培训行业各阶段的发展,同时见证了所服务客户行业不断寻求变革的过程。任何的趋势变革都会带来组织的自我适应和调整过程,同时推动组织对内部员工适应变革的需求。作为培训从业者,深切感受近年来客户对外部机构所提供的培训服务有更高的期望值。今天笔者从点入手,探讨下培训教学模式变革,个人之浅见权当抛砖引玉,以期引发同业人的更多思考。
传统的教学模式,可定义为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性框架和活动程序。而结构性框架的设计本身会有其一定的主观性和封闭性,本质上是基于已有的知识理论基础进行的单方向导入,不利于受众对象解决阶段性突出问题的满足。
随着客户端采购课程需求的不断变化,必然会推动培训师在授课内容与组织形式上的创新,笔者看到很多机构培训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述式授课,课程设计基本为理论框架导入+框架拆解+既定案例与研讨+提炼总结的模式,但客户反馈与学员感知并不理想。究竟发生了什么改变?
移动互联网与个人智能端的快速发展,让个体在获取信息和资讯方面随手可得,不同岗位的员工都可根据本职领域采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轻学习”,获取与工作相关的概念、理论、技能类的相关知识。过去信息不对称的壁垒早已打破。培训师如果依然按照传统课程设计方法,即相关知识和预设方法的堆积和罗列,自然难以引起受众对象的学习兴趣。
客户方采购的课程类别虽不同,但大多有其共同点,既尽可能帮助受众对象解决实际问题。一个组织不同时期面临的问题是不同的,如果一些通用标准课程不能与时俱进,尤其是关键模块不能与学员所面对的阶段性问题相匹配,则很难突出其实用性。
常见的授课模式以讲述为主,员工被动接受设计好的知识框架,学员无法跳出原有认知范围的圈子,随堂思考是在认知框架中进行的,无法实现零基准思考,(既不要习惯性把关注放到现有的系统和资源中解决问题),学员无法真正自我突破,也很难说服自己进行改变。
培训前期需求调研,无法真正获得学员的课程需求,调研问卷大多采用开放式或封闭式问题设计,封闭问卷可能让学员陷入被动选项模式;开放设计也会导致学员对自己的遇到的问题认知不清,或反馈描述不具体,导致培训师授课时解决问题方向偏失。另一方面仅采用前期调研方式也无法有效解决授课中出现的延伸问题。
移动智能端的普及,让很多培训师遇到共性的问题,有些学员因对课程匹配度的不感冒、培训组织和授课方式乏味、缺乏参与或无法引起思考等原因,导致很多人低头玩手机,授课信息无法有效传递,培训师有时感觉很崩溃。
以上现象仅反映了现阶段商业培训遇到的一些共性问题,不乏会有其他个性问题也存在,因培训师个人专业能力或经验不同存在差异性。
如何适应未来商业培训组织与实施的更高要求?如何“引爆“课堂活力?是很多机构培训师寻求突破的热门话题。当然,许多培训师也在尝试使用如翻转课堂、引导技术等模式开展培训创新实践。根据以上共性问题的思考,结合笔者在一些商业课程中的实践,提炼出增强课程活力的“五字诀”与大家共享。
活:灵活的需求调研,培训师不仅根据前期调研了解学员总体需求范围,来设计课程主要方向,还可考虑在课程各模块开始之前的“微调研”即在分类专题或核心模块授课前,通过小组课堂计时(需要把控时间)汇谈方式,引导学员聚焦关键问题或需求汇谈聚焦问题通过卡片呈现,通过合并、筛选、优选、定义得出该节点关键问题,并由培训师组织展开对关键需求/问题的下一步场景设计引导。
深:聚焦的深场景设计:如何使课程模块的关键问题研讨更有成效?引发学员对研讨内容的内在动力,课程原有的既定案例可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培训师可以根据小组汇谈聚焦的问题/需求点,组织学员依据事实进行专项场景设计,既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背景下可能存在或发生的事实情景。引发学员对自身实际问题所引发的场景认同感,有效的根据聚焦汇谈引发的关键场景唤起大家共同解决问题的内在动力。
引:可控的引导策略:,对于如何引导聚焦场景后的问题解决之道,可采用感性思维挖掘可能性的原因、再用理性思维方式进行梳理论证和推演。感性思考有很多工具可使用,如思维导图等,理性思维可采用逻辑(结构化)推演,使用论点—结论—论据——行动;或事实—规律—结论—行动等推演过程,结合并列(归纳)法与串联(演绎)法分析,引导学员共同进行发散与整合的过程,并最终推导出行动成果,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概念的提炼总结。人的感性脑善于发散,理性脑善于逻辑判断,先发散再判断符合认知规律。如只是做发散式思考引出方向,则培训师个人较难提炼出相对系统的方法和成果。
动:随时的线上互动:通过课前建群,把课堂玩手机变成大家一起用手机,让学员用手机一起参与课堂进程,
1、便于形成简单有效的线上课堂交流圈,培训师可随时发布研讨和反馈信息,对学员个性化问题进行共性反馈;
2、基于课程模块相关的多媒体素材能及时投放到学习圈,便于辅助学习;
3、根据学员参与程度和任务完成效果,在学习圈内可及时肯定激励;
4、有助于建立课程结训后的跟进交流和反馈共享平台。
轻:轻量化的过程展现;课程调研以及课程组织可采用线上方式设计和实施
1、通过H5模式(如互动吧)等基于学习圈发布与回收信息,可以精确统计参与人员数量、反馈比率及学员偏好;
2、使用线上互动轻应用,适时开展课堂呈现,如录制案例微课、创建主题互动环节、课堂呈现(照片、视频、研讨结果、案例提出)等;
3、营销或服务类专项实操类课程,可以组织学员通过多媒体应用开展线上宣传与营销推广方案的制作和推广,增加专项实践的参与度。
总之要顺应时代特点,把大家玩手机现状变成大家用手机参与课程互动。
新时期商业培训在组织上需要突出活、深、引、动、轻的新常态,把“讲”变成“导”,提升授课组织的灵活性、深入性、引导性、互动性、轻量性等特点,培训师敢于颠覆原有的模式,才能胜任未来的传道、授业、解惑之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