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长把“慢点”“小心点”挂在嘴上就是不停的用潜台词告诉孩子,你是鲁莽的,你总是做的不够好,我必须时时提醒你。
我的孩子现在一岁11个月了,他经常会喝水被呛着,跑快摔倒,洗脸把衣服弄湿,这种情况下家庭成员都会说吃饭慢点,以后小心点,下次喝水注意点等等之类的话提醒他。
我自己一直认为这样是我们关心他,爱护他,体贴他的行为,直到今天读到了一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说的最多的这个口头禅,会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因为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本来也有一点尴尬,也知道别人这样说是为了表达关心,但这种表达关心不会给他带来好感觉,却会增加他的窘迫与尴尬,其实在这种时候还不如什么都不要说。
也许这种不领情不符合我们中国的传统习惯,也不符合大家遵循的礼貌规则,但是人际交往中的对错不是谁规定的,而是当事人感觉出来的最高的礼貌是让对方舒服,而不是只顾自己做的符合习惯。
我们的习俗是过度表达关心,否则会被认为冷漠。因为这种关心的潜台词里面包含了对被关心这智商的贬低,最高的礼貌和善意,不是一定要说点和做点什么,而是得体和有分寸,让对方感觉有用或舒服为原则。很多人却忘记了这一点,经常误把嘴上的客套当作关心,误把迎合当做礼貌,误把多余的指点当做帮助,这种习惯已深深的植入人们的意识,使人根本无法识别它的虚假性。
孩子吃饭洒一点汤,走路摔了跤,不小心打碎一个杯子,喝水呛了一下,或者鞋子穿反了,关门声音大点等等,凡是一个孩子生活中的内容,几乎都会伴随着慢点,注意点,小心点之类的提醒。而我们大人这种虚假的提醒不会真的帮到孩子,只会给孩子添堵,因为孩子几乎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都是不完善的,开始都做不好。
孩子吃东西不小心呛了,其实只需要咳嗽一小会儿就没事儿了,根本不需要大家关注,更不需要提醒,一伙儿成年人只顾表达自己的关心,你一句,我一句的给孩子听了多少度,制造了多少尴尬!
其实多余的提醒和安慰只是满足了家长,却给了孩子不信任和羞辱,其实“不管是最好的管”,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多向内用心,少向外用力。尊重孩子,用同理心去体谅孩子的情绪,检验承认内心是否柔软,是否真有爱心的试金石就是如何面对孩子!面对孩子时的那个自己才是我们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