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和朋友们调侃说:自从有了孩子,就感觉自己的人生落幕了。
你的时间不再归你使唤,你的选择不再因你而决定,你不再是自己生活的重心,你和你身边所有亲近的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照顾孩子。
我坦白自己在照顾人方面总是差强人意,但这并不影响我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的最朴实的努力。我开始挑战对自己来说有难度的事情,比如:尝试着写主题内容,阅读非虚构文章,耐心的使用英语等。这不仅仅是对自己有所期待,更是对未来抱有的一份私心。
因为我知道:在孩子一两岁之后,我会是他起先模仿的对象;幸运的话,还很有可能成为他的榜样或者偶像。现在我开始的提前准备和努力,是希望自己能够在更多的领域里给他指导,赢得信赖,顺便享受一位父亲应得的骄傲。
当然,最终的结果我大概也清楚。“父亲”的光环会因为孩子的加速成长而祛魅化,除了亲情和血缘,我会渐渐的成为他真实世界里的一位普通人。只是试图更努力一些,让自己的凡俗时刻可以来得稍晚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分享到他更多的成长故事。为此,我开始活在我们的未来里。
这段感悟,刚好符合本周《通往财富自由之路》里的学习内容:我们该如何活在未来?
“活在当下”是大脑认知里的陷阱
在互联网时代,生活充满了机会,也布满了诱惑。
相比于阅读,我们更痴迷于社交和追剧;相比于运动,我们更喜欢打牌和游戏;社交、追剧、打牌、游戏,确实可以帮助我们给生活减压,带来轻松和愉悦。是的,在适当的时候,我们需要这类的消遣。我们的大脑的确喜欢偷懒,也爱即时享乐,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
但是这种即时享乐会让人成瘾,不在是你控制自己的大脑,而是大脑来控制你时,我们的生活就会被永恒的困在当下的消遣中了。
我们的选择决定了我们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过得久了,也就懒得再进行选择。
大多数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就死了,他们变成了自己的影子,往后的生命只是不断的一天天复制自己。—-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多夫》
每个人都是一本丰厚的书,我们都不希望它是一成不变的影印版,何况又都是由同一页复制而成的呢。
想要改变吗?那请活在未来吧!纵使这种改变要经历痛苦和挣扎,没有安全感,缺少幸福感,也请让自己开始活在未来。因为在以后的生命里,你会很感谢现在做出的选择。
一个人如果不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迟早一定会按照活法去想。
如果你说:“努力的最终成果不就是让自己不再工作和劳动付出,可以有充足的时间及金钱来享乐吗?” 真是这样,那是我认真的错了。
“活在未来”是优化选择并付诸行动
活在未来是怎样一种体验呢?
我能想象到的是《夏洛特烦恼》里的剧情:回到十年前的高中时代,按照未来的现实去做最正确的事情。比如:夏洛就是通过“翻唱”还未出现的流行歌曲而名利双收。
夏洛来自未来,他拥有先知一样的“预测”能力,而且是正确率100%的预测。在他的行动中没有任何风险和顾虑,以外人不解的天才能力碾压各种炮灰。这种看上去毫不费力的成功,就是“活在未来”的最好体验。
但事实上,我们不会拥有100%正确的预测能力,即使选择对了方向,也很难笃信而采取持续的行动。这刚好发生在另一段剧情中。夏洛诚恳的给大春建议“去买房”。大春照做了,以2700元的价格购买了两套,却在2900元的价格赶忙卖掉了。
是不是很熟悉?我们的股票投资,学习技术、尝试新领域不都是类似浅尝辄止的节奏吗?
我们或许因为幸运做了正确的选择,但却缺少足以支撑的信心,变得担心其风险和可能的陷阱,而错失了成功的机会。
可见,“活在未来”需要两个必要条件:
准确率较高的预测(选择)
可持续积累的践行(行动)
如何正确的“活在未来”
首先是能够正确的预测未来。
我认同吴军博士在2014年的一段预测,以现在的进程来看也是正确的。
未来是2%(的)人的世界。
我们对2/8原则都很熟悉,比如:世界20%的人掌握着80%的财富。但是在未来,2/8原则还会继续向小概率发展,更可能是2%的人控制98%的人。这会成为事实吗?我们可以尝试着预测一下。
我们都承认互联网已经和我们的生活深度融合。每天都会通过网络交流、在生活之余轻松网购、在电脑上完成所有工作,好像是我们在利用互联网改善生活方式,事实却是网络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我们,它会比你更了解你,并且它正在尝试控制你的生活。这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智能时代。
就像微信绑架了我们的社交,天猫锁定了我们的网购,kindle垄断了我们的书柜一样,我们还会有更多的生活习惯会被少量的互联网应用所控制。在未来的世界里,制造智能机器的人不会有很多,大概是2%。智能机器本身不会控制人,Google的AlphaGo并不知道自己是在下棋。
而是制造机器的2%的人在控制其他98%的人,在某种程度上是控制了整个世界。
其次是按照预测进行持续的践行
如果我们相信智能时代的预测,那就需要提前在大数据分析、机器智能、集体智慧编程方面进行深入学习。当然也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去开发大数据和机器智能产品,而是应该像我们现在可以轻松使用封装好的程序一样,学会应用这些新的技术成果,那就率先找到它们,驾驭它们。
任何努力都不能保证你会获得成功,除非你可以通过持续的积累,在竞争中建立足够的竞争优势,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收获。
智能时代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测。如果你感兴趣可以Google或者Baidu这个话题。
那么还有哪些预测未来的方式呢?
我们该如何预测未来
1、深入的分析研究,笃信个人的预测
正如吴伯凡所说:我们很努力,却还是过得不够好。因为我们在用行动上的勤奋,掩盖在思想上的懒惰。
善于使用我们的注意力,深入持续的研究一个聚焦领域,笃信那些经过我们个人分析之后的预测。笃信的根基不是盲目的自信,而是源自扎实的推理和不断的拷问。提醒自己摆脱盲从,认真得对待每一个观点,尽可能的用数据说话,整合大环境和微观影响,让个人预测成为值得信赖的选择能力。
2、选择笃信更优秀的人
前面提过吴军博士的预测。其实从阅读中、搜索中,我们都能寻找到最为认同的逻辑和预测。我们要做的是利用巨人的肩膀,来支撑个人的预测,鼓起勇气投入到践行之中。
推荐有:凯文·凯利的《必然》、比尔·盖茨《未来之路》、菲利普·泰洛克《超预测》。
3、刻意练习个人的预测能力
对投入注意力的事物保持敏锐的观察,善于发现其事理的规律,开始时可以从短周期的预测进行尝试。在预测做出之后,要用实际行动去验证,随着资料和信息的增加,可以修正自己的想法和预测。 最终,用实际结果去剖析个人的预判逻辑。
如何剖析呢?
剖析方法有很多,比如:现实结果和预测一致时,判断是因为分析的原因,还是运气巧合? 当现实结果与预测不一致时,自己的逻辑缺陷在哪里,漏掉了哪些考虑因素呢?最关键的是,要善于以事实为标准,不断的提出问题,直至找到真正的原因。
4、专业领域的高层意见
在所从事的领域里预测未来。其实,在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创新规划、N年战略就是在做这样的事。
将这种工作能力和工作方法借鉴过来,而高层评审正好可以看做是对自己预测的多维判断,通过更高视野的评断,让自己的预测能力成长起来。
5、预测失败,收获思维能力
我们会从错误的预测中学到的更多。
即便预测真的错了,我们只不过是按照自己的选择,体验了个人能力之内最好的一段人生。但是,哪有永远的错呢?它仅是一个阶段而已,调整之后继续做下去,就会离成功更近一步。
希望我们在未来相遇
你离得越近,你能看到的就越少。
在未来的每一个领域里,只有2%的人拥有足够的影响力。那会是一个恐惧的时代吗?如果你从现在起“活在未来”,就会顾不上恐惧了。
其实,所有的预测只有不同,而没有优劣;所有的道路都是一步一步,尝试出来的,在坚实的基础上建立的未来才更为可靠。走得久了,到的远了,你会发现他们的目的地是相同的,就如寓言说的一样:“条条大路通罗马”。
期待在“罗马”的相遇,我们可以会心一笑,“原来你也在这里”。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