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老公。
8点以后回家算是按时下班,周末还要加班,喝酒应酬是家常便饭,碰到特别的客户或者项目,通宵熬夜,连续开夜车的事儿也不稀奇……渐渐的,他们好像是这个家的过客。
曾经有位妈妈告诉我,在家里跟孩子互动,安排谁洗碗谁扫地,6岁的儿子突然说“那爸爸做什么,爸爸只是来我们家吃饭。”
但站在老公的角度,也真的很委屈。
他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这么拼,不仅为了作为男人的尊严,价值,责任……也是为了这个家。
作为男人,家庭,身体,事业,到底该如何取舍,如何掌握这种度。
2015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
2013年5月,奥美中国北京公司24岁的员工李铮猝死。
2012年11月,安徽骨科医生王姚斐猝死,时年不到35岁。
2012年8月,46岁的央视足球评论员陶伟猝死。
……
今天,我们继续运用萨提亚的冰山理论来回答这个问题。
球妈认为,不止是男人,任何人都会因为太强度目标感而伤害自己。这在“冰山理论”中属于“期待”这个层次。
“期待”这个层次是一个很具体的需求,比如赚钱、买房、结婚、生孩子等等。
而“渴望”这个层次跟深,是被爱、被尊重、被接纳、有意义等更抽象的精神需求所组成。
从心理动机上讲,我们都是因为“渴望”而产生“期待”,我们很容易明白我们的“期待”是什么,但我们需要深入探索才能发现我们的“渴望”是什么。
但当这个具体的期待,不能或很难满足时,我们就会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
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帮助他们把“期待”中转化到“渴望”的层次,发觉他们真正的需求时,也许能把他们从“期待”的死局中解放出来,发现一片新天地。
该怎么做呢?
萨提亚关于面对期待的方法
方法一:放掉自己的期待
方法二:找一个方式替代
方法三:保留期待并为此负责
方法四:改观——从期待转向渴望
方法五:满足渴望的行动方案
如果方法一不能满足,就接下来用方法二,依次往下,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不用继续向下。
为此我特意采访了球爸,“你有没有未被满足的期待?或者说你有什么愿望还没有实现吗?”
球爸“有啊,买大别墅。”
“你可以放掉这个期待吗?不买大别墅了。”
“不可以”
“你愿不愿意找一个方式来代替原来的期待?如果愿意,那是什么?”
“买大房子、市区买一套、郊区买两套”
(这样的替代,换汤不换药,主角的困扰还在,替代的方法无效,继续方法三)
“既然你要保留这个期待,你愿意为保留这个期待负担责任吗?如果愿意,你要如何负责?”
“愿意承担责任,我会努力的,勤奋工作。”
“当你拥有大别墅时,这会为你带来什么?”
(把具体的期待转向更高层次的渴望,渴望是人类共有的,会用“当你已经拥有XXX(这个期待)时,这会为你带来什么?”这样的句型。)
“孩子玩的开心,老婆住的舒服,都会夸我不错。”
(这里还没有到渴望,可能需要多问几轮,才能到渴望层次)
“当老婆和孩子夸你不错时,这会为你带来什么?”
“被尊重”
(这就到了渴望层面了,被尊重是人类共同的需要)
“如果你想要被尊重,有没有别的方式来得到被尊重呢?请举三个具体的做法。”
“做一个nice的人”“成为意见领袖”
(这样的想法很好,已经不局限在开始的期待上,但还不是具体行动方案,可以继续引导主角找到具体可行的行动方案。)
“多读书”
(这就是一个很具体的行为了,可以继续探讨读哪些书?花多长时间读?)
“尊重别人,每次获得帮助时,跟别人说谢谢,哪怕是......”
(说谢谢的行为也很具体,而且有应用场景)
“坚持做一件事,比如每天跑步”
(我听到每天跑步,有点疑惑,这个行动方案是否可以实施)
“如果每天跑步,是否有那里会反对或者抗议?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里到外的考量一下”
(这个技巧叫“整体性考量”)
“膝盖”
(如果有反对的声音,那就不是好方案,再找一找)
“那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那就游泳吧”
(球爸要每天游泳了,大家快来监督。)
我检视了一下自己最近未被满足的期待,也用此技巧做了一遍。
我的期待是“球爸帮我的文章排版时,能认真点。”
11月25日《焦虑症,拖延症,失恋后生无可恋综合症,学点这个可能有》
标题最后漏了一个用字。焦虑症,拖延症,失恋后生无可恋综合症,学点这个可能有用。
11月26日《别把矛盾变成一场歇斯底里|适合缓和婆媳,夫妻,亲子矛盾的心理学技巧》一文中“今天,球妈就教你一个松动冰山中“观点”的那个层次,也许不能最终化解矛盾,但起码能让矛盾升级到歇斯底里的程度。”应该是“但起码不会让矛盾升级到歇斯底里的程度。”
在此向大家道歉,为你们阅读带来的不便表示非常抱歉。同时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虽然我们的号还没有满月,可我们每天坚持原创,已经有27篇我和球爸写的文章了,涉及育儿、家庭和文艺。在信息泛滥的年代,您还能花宝贵的时间和注意力来关注我们的文章,我们特别的荣幸,希望这些文章能给您一点温暖、一点帮助、一点启发。
注意我这个期待是对他人的,
(期待分三种,1.我对自己的期待2.我对他人的期待3.他人对我的期待)
要知道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我唯有改变自己才有可能影响别人。
“我可以放掉这个期待吗?”
“不可以”
“找个方式替代?”
“自己编辑,好像以我的图文能力,就不能让大家欣赏到如此生动的排版了。看来这不是一个替代的好方法。”
(ps文章中所有带着球球标识的图片,都是球爸精心编辑的。)
“保留这个期待并为此负责?”
“我以后在球爸发送之前,可以自己多检查几遍,之前球爸发给我预览,我也没有好好看。”
(这里已经是个很好的方法了,但我还想继续向下探索。)
“如果文章排版不出错,这会为我带来什么?”
“我会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
(因为我比较熟悉流程,所以很快就能到渴望层面。如果是初次练习的话,可能需要多问几轮。“当你已经XXX时(期待已经满足的状态),这会为你带来什么?”这样的问句,会引导指向更高层次的需要)
“那我还可以做些什么,让自己有价值、有意义呢?
1)继续创作更多的文章跟大家分享,
2)进一步阅读,巩固原有的知识并完善知识体系,
3)参加工作坊学习新知识,获得新的体会和心得再和大家分享。”
我们有时候会执着于一个未被满足的期待、一个未了的心愿、一个不切实际的梦想,试试这个“面对期待的方法”。也许你的期待还在,可内在地图的版面已经不一样了,冰山一次松动一点点。总有一天,我们会更加了解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