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在书房的小床上,床板是卡通的浅蓝色,透过飘窗,是外面灰色的天空,雾蒙蒙,凝固着,死气沉沉,大概是没有太阳的缘故,也可能是玻璃外面粘满了尘土。
窗外有一面土黄色的墙,凌厉地、僵硬地在那里。我突然想到,这样躺在床上的姿态,会不会被哪家人不经意地看到?还好没有窗户,我终于放心了,躺得更舒坦。
难得这样安静,什么都听不到,唯有读书了,我的眼光转移到桌上的一本书:《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作者是美国的娜塔莉·哥德堡。
这一本书是前辈介绍的,后来我也曾推荐给几个人。原因是,我自己在微信读书中听了很多遍,因为它就像在跟你聊天,听起来很轻松,我可以一边收拾家里一边听书,如果有特别触动之处,或微微一笑,或把手边的事情停下来,竖起耳朵仔细听。
亲爱的,当你听到写作,请不要立刻停止阅读这一篇文章,因为我并无意讲述如何写作,也暂时没有这种能力。如果你想学习写作的技巧,自然也能在书中找到你要的,但那不是我现在要说的。
作者是说写作,也不是在说写作,她倾尽全书,是将写作和修行结合,力图在分享和写作中找到驯服自己和释放心灵的方法,她想把这种经验分享给我们。
你听过朴树的《平凡之路》,走过大半的平凡人生,你在深夜中,会不会不自觉地叩问自己:仅有一次的人生,平凡无光,对自己来说是一个负责任的答案吗?
而我特别为作者的话感动:通过写作赋予生活光芒,色彩和故事,让我们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之路,为平凡的生活加上炫目的点缀。
读此书,是在学着通过写作探索自己的心灵世界,并让生活不再像之前一样灰暗沉闷。
01
唤醒你心中那一颗沉睡淡忘的种子
作者在写作之前,参加过几年的禅修,书名《写出我心》之目的于“心”,是本心之意,也是她禅修多年的所得。
也许不是每个人都想当畅销书作者,但每个人都会想说出自己的故事。就算人生像白开水一样寡淡无味,毫无任何味精、海盐的调配,我的心依然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被听到。
记得小的时候,我没有在父母身边生活,虽然照料我的亲人很好,但是我依然感到内心孤寂,没有人能走进我的心,没有人能听到我的声音。
就这样游荡了9年,我终于来到了家人身边,可是妈妈并不想听到我的声音,我的想法,她让我闭嘴听话就好。
没有开过口,没有被好好地倾听过,于是,我特别希望有人认认真真地听我说话。况且我不喜欢被人打断,如果那样,我就会特别生气。但这不奇怪,每个人都急于表达自己。
我们的思绪,语言,狂躁的思想,骇人的情境,这些都要放到哪里去呢?
也许文字是最好的寄托。没有人会打断你,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全然地把你的全部故事都说出来,如果运气好,世界的其它角落里,或许会有那么几个人,几十个人,他们会和你的感觉和想法一样,就像理解你的另一些自己,而他们又确确实实是另一些人。
我渴望出书,成为写作者,是因为背后有很多的渴望,我渴望被看到,渴望被热爱。这可能是这本书很吸引我的地方,它也可能吸引到你,如果你需要被别人听到,被别人理解。
同时,写作能让自己的生活变得不一样,变得更加丰厚。就如作者所说:作家有两条命,他们平时过着寻常的日子,在蔬果杂货店里,过马路时和早上更衣准备上班时,手脚都不比别人慢,然而,作家还有受过训练的另一部分,这一部分让他们得以再活一次,那就是坐下来,再次审视自己的生命,复习一遍,端详生命的肌理和细节。
但追寻梦想又何尝容易呢?
每个人内心有所欲,有所梦,但社会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个世界。当我们跟世界对比发觉自己的弱小时,最常的选择是让梦沉睡、掩埋起来。
我想起木心先生的话:荒谬的现实世界排斥我,我营构了一个合理的魔幻世界,认真地虔诚地生活在其中,要到什么时候我才脱出这个无奈的境地呢。
这句话乍听起来是一种无奈,但实则,若是木心先生没有营构自己的世界,在其中自白,与自己对话,恐木心先生也难以等来这个新世界的接纳了。
不管是写作也好,任何方式也好,都是给与我们一个坚守自己梦想世界的空间。不要掩埋梦想,就让那颗内心的种子生发起来吧。
02
你开始写,就如同拿起一面镜子
如果你眼前有一面镜子前,你会看到什么?——是当下的自己罢。
当下,不是去年,不是昨日,也不是一小时前,仅仅是此刻的你而已。
当我们开始写下哪怕一句话时,你也就拿起了一面镜子,不管你写下的,是过去的抑或未来的,它们都在融合成当下的你自己,在连结成一副完整而立体的此刻的你。你一片片地捡起碎片的画面和思绪,终于看到了全然的、完整的、当下的自己。
全然当下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我讲一个故事。
有一次,达芬奇问拉斐尔:“你在画画时思想吗?”拉斐尔答:“不,如果思想那就画不好了。”
思想在画之前,在画之后,唯独在画画的时候,不言而喻地停止思想......只沉浸于当下。
达芬奇凝视着这位青年画家俊秀的脸,心中思量:他的话是对的,而我却是想得太多了。
伟大的画家,除了通用的共识和原理外,更要凭绘画本体的无量法则,无量法则就是当下的真实涌动。
如何做到真实涌动?作者真诚建议:放松控制,别思考,别想着合乎逻辑。
而我,是如何地沉浸于逻辑和套路呀,每当倾诉的欲望之门打开,我却在落笔的时刻用千万准则束缚住自己。最终,我既写不好,也写不出来了。
有段禅语说得好:“说话时便说话,行走时便行走,死亡时便死亡。”该写作时便写作,别让自己和内疚、控诉及暴力的威胁战斗。所以,我要学会信任自己的心灵。让写作来完成写作,我只需要记录涓涓流过身体的思绪。
写作意味着要探索自己的生命,其实是需要勇气的。
每个人的内心有根深蒂固的恐惧,而越是害怕迷失自己,就会真的迷失了;写作的挑战还在于,我们必须正视自己的惰性、缺乏安全感、自怨自艾,以及深恐的心态;而且,我们从不习惯如此坦白,开放自己。对于这一点,试着接受它:处于开放的状态是很美好的。
写作是一个镜子,可以通过它去了解自己,用笔表达喜悦和疼痛,写作又不仅仅是写作,更是生活的直觉,生命的智慧。
03
你写着写着,就走上了一条小径
从去年开始,我一点点地挪移重心,转移到了写作这件事情上。走着走着,我看到并赞叹曾经不入眼的野花竟然如此绚烂,我听到并感动于喧嚣城市中鸟声的轻盈和珍贵,我感受并跟随那些走在寂寥而注定不凡的路上之人。
我并非想写出伟大的作品,我只想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或者在碌碌一生中,能将所思、所感、所见、所闻做记录,写下觉悟。
写作就是我的一条小径,让我得以在小径中和自己相逢、相知、相守,安放自己的灵魂。
戈尔·维达尔说:好的写作是最棒的旅行。
其实,每一次自我探索都是一趟新的旅程,而且没有地图。但我对写作有着深深的尊敬,更怀抱一份探险的心情,在这条小径上摸索下去,希望由心指引,带我到想去的地方。
前两天看到一句话,大意是,我们订立目标然后朝着目标而去,可是最终到达的地方,不会是一开始的目的地。但我想着,当我走在这一条小径上,内心深处获得很大的安全感,我不想被吓退,也不希望负重难行,我想要轻松惬意地吹着口哨,期冀在这一条小径上,遇到另外一些寂寞而有趣的灵魂,一起同行,不问来处,无惧分离。
想到这里,我的嘴角微微带起,将内在的视线转移出来,瞄向了书本。
白色封面上是一大块深蓝的幕布,边界不规则,“写出我心”四个字赫然其上。我喜欢这样清白的封面,也喜欢这样蓝色清晰的幕布。心想,要是可以,我要把窗外灰色的天空,换成这样深远而干净的蓝色,这该多美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