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是我的第一本逻辑书。接下来,我将从一个第一次接触逻辑书籍的读者角度,来分享一下自己的所见所感和所得。
这本书的知识体系比较严谨,相互间联系也相当紧密。作为逻辑入门书籍来讲,内容不算浅显易懂,但也并非全无收获。
它给我留下最深的印象在于,它合理安排了每个章节和知识点的规划:按由浅入深的顺序一共分成概念分析,思维转变,简单推理及复杂推理四步;另外安排了12周的学习内容,分别包括60堂实战课。
当中还穿插了不少有趣的理论讲解,比如我第一次听说的“囚徒困境”,“海盗分金”还有“全能悖论”等。有趣的例子结合冰冷的理论,相对比较容易接受。
书中提到的观点也颇为有趣。
比如书中提起一个关于犹太人“谁去洗澡”的故事,引出到底谁是脏脸疑惑中的隐性思维。
面对同样一个问题,我们往往像书中提到的那样,没弄清对方的意图,也没弄清问答发生的背景,而这样很容易引起误解。而误解发生的原因,往往是由于我们在表达自己观点的时候,有时候会有意无意忽略很多有用信息而不自知。
简而言之,在进行对话的时候,我们往往只挑自己想听的听,只挑自己想讲的讲。而那些被我们忽略掉的信息,就是一种隐性思维。
它不是指思维的方式,而是指不经意忽略信息的全面性。
可,如何才能保证不发生信息的错漏呢?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解决方案:利用思维导图整理信息。
在常用的整理信息方式是分类和概括。而思维导图,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整理信息的工具。它在分类概括,表达发散思维,并运用图文并茂的技巧等,比纯文字或纯图片更为直观形象。
思维导图也被称为心智导图,它能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简单来说,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形象化的方法。
它的应用非常广,对于工作党可以用于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目标管理等,还可以用来辅助写作思路。对于学生党可以用来完成预习,听课笔记,复习甚至是考试准备。这本书中也着重提到这一点,我认为读者可以着手尝试。
在有了思维导图作为辅助工具之后,隐性思维就能不被遗漏了吗?其实答案也尚未不可知。最好的办法是,训练自己的逆向思维,换其他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同一个问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不同收获,由此也可以避免思维进入迷雾。
在做到这一步的时候,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已经比较全面了,同时,也能够避免自己进入误区。现在,只剩下最后一步——思维优化。
书中有句话深得我心:很多事不是做了就好,而是做就做好。具体思维应该如何优化,书中针对分配方案进行了详细解读,在此我不赘述。
总的来说,如果以这本书作为逻辑训练的入门书,我认为实操性不够强,可能也是由于我没有按照本书安排的时间进度学习的缘故。
但是,书中的观点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原来我以为的,真不是我以为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