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经验性写作》这个标题,就把文章先翻出来看。王安忆的《小说课堂》搁书架上已经有些日子了,还没看完。她的习惯是用具体的某本小说来谈。有些小说没看过,或者看太久了,总觉得应该翻看一下,在看她的分析会有更深刻的体会,但是,常常因此就搁下了。这篇《经验性写作》分析了三篇小说,都没看过。甚至,作者都没听过, 分别来自三个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不影响我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没有特意去找小说来看。
小说与其他社会学科的不同,它是从客观性以外的立场出发,它与概念无关,这又是中国当代小说的最优。同时,对于文学批判,它也造成难度,你无法找到一个入口,可以楔进分析的武器。你只能复述完故事的全部,意义才能呈现,这意义且又是无法命名的。因此,我能做的就是努力讲述的清楚完整。
看《棋王》就有这种感觉,无法分析。(水平不够才是真相,真相是残忍的就不揭穿了。)想写故事的时候,也很困惑。想做到这一点太难了。独立于小说之外,但又能让它的意义呈现。有意识地建立一个主题或者中心思想中心思想,常常写完后觉得说教味道很浓。把故事单纯的呈现出来,容易失去重心。如何让故事呈现出来,意义才显示出来,还得琢磨。或许这就是缺乏阅历。经验性写作就是能把经历过的挖掘出来。
生活其实已经有足够的意味,无须套用观念。任何先进的观念,在生活跟前也是滞后的。生活本身那么富于情节,倘拿来作象征的符号实在太可惜了,反而会限制辐射的广度和深度,遮蔽了最生动的面目,困难是在发现。
曾经,很多人告诉我“写作取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这个观点表示怀疑。身边接触过的一些事情,比小说还曲折。这段话或许是对我的怀疑的最好佐证。
“生活其实已经有足够的意味”不需要我们添加,只要取出来就够了。可是如何取?如何写作?如何讲故事?
张嘉佳说他花了十年的时间去学会如何讲故事。我总觉得自己不擅长讲故事。可是,我又想把我听到的、看到的事情,讲给别人听。
后来,有人告诉我,要真实。不管是虚幻小说也好,纪实也好,都离不开真实。而真实来源于自己的经历。这一点跟王安忆老师说的经验性写作,基本一致。可是我们这一代太平顺了。我自己的经历更是单调了。不过读书,毕业了找份安稳的工作。而我工作的第一天,我就知道我退休的那一天是什么样子的。
在我少得可怜的经历中,挤出的文字,总是干巴巴的。虽然,大言不惭地说过,每天的阅读,经历的事情,思考,都是写作的源头。然而,“困难是在发现”。让事件在指尖流淌出来,流出来之后还能不着痕迹地流出一个好看的形状。太难!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第6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