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开始注重家长课程,可是实践起来好像并没有事倍功半,甚至可能越学越焦虑,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原因可能是因人而异的,但可能得先转变一点,就是没有放之四海皆的教育方法,即使百分之一百复刻哈佛女孩父母的做法,能否再创造出相同的孩子吗?答案通常是否定的,因为从坚信人是训练出来的行为心理学家先驱就可以得到例证。如果不承认人的差异性,想千篇一律地用固定的模式去训练孩子肯定是会碰壁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人要多久洗一次澡才合适?在冰天雪地里,有流汗不会粘,以及住在海边的人都可能有自己的标准吧。既然连一个简单的洗澡都不可能有一个“标准”,更何况错综复杂的亲子教育,
既然别人的不一定适合我们的,那是不是就放飞自我、姿意妄为呢?那也不是,因为世间万事万物不仅有个性,而且有共性,更令人感到安慰且幸运的是这些本质和规律的势力范围并不小。
至此,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学习了课程却收效不大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想通常模仿别人的行为想要达到别人卓越水平,可是真正摘花飞叶的高手,并不是外在招式上,而重要的是内在修为。想用别人碎片化的知识去指导任重道远的工作,很可能是缘木求鱼。
自我教育需要自律和自主。
自律和自主需要自尊、自信。
自尊、自信需要适应的自由、恰当的肯定和困境时的支持、引导……
那请问父母以上的这些体验过吗?如果自己都没有,那如何给予孩子呢?如果没有这些心理能量,就像练武之人没有内功,那就只能用蛮力了。那可能得好奇一下学再多课程的真正目的?是用知识降低自己的焦虑吗,是用学习来证明自己的努力吗,是想用招式来改变孩子吗……
亲子教育首先是父母的自我教育,父母的人生功底是孩子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