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无意间发现,自己电脑里居然还有《聚焦》这部电影的存货。看完之后,单纯从电影的角度,我说不出来什么,毕竟是当年奥斯卡的热门影片。我是学新闻的,我就从一个普通的新闻学子角度聊聊“聚焦”小组
1、“对于我来说,报道这样的新闻,是我进入这圈子的原因。”
应该是新来的主编说的一句台词。想搞个大新闻,绝对是每一个新闻人的想法,这也是我学新闻的初衷。我想通过我的新闻报道,改变一种社会风气,改变一个国家政策。想成为报道“孙志刚”案第一位记者,想成为报道战事新闻记者,想永远冲在国家新闻大事的第一线。
大学四年的新闻学习,和两份关于新闻的实习工作,教会我的是,新闻理想的现实化。全中国上上下下多少记者,我们能记住的有几个,能报道“孙志刚”案的能有几个,能派往前线的能有几个,而且去前线不是你想去就能去的,组织还需要对你的安全负责。新闻理想被新闻的隐形权利搞得无比巨大,其实,它可以很小。我现在的新闻理想是,我的新闻报道,别人看完之后,推荐给被人看,然后说,你注意下,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事情。不奢望改变一个国家,只希望改变你我他。
我在当地的一家知名媒体实习的时候,跑的是民生口。就是我以前觉得特别琐碎,没有意义,就是跟大妈大爷打交道。我实习的时候是冬季,正好是供暖的时候。有一个社区好几户人家室内温度根本就不达标,就向我们报社反映。我和带我实习的姐姐就去反映情况的几户人家,都是上了岁数的老人家,他们在家里都穿着几件毛衣加一个羽绒服。我这个年轻人在屋里带上一段时间,都没有感受到比室外暖和多少。我们连续走访了几家,发现情况属实,就打电话给供暖公司。“低温长供”供暖公司工作人员的一句话,我这爆脾气就炸了。“低温”你也得到达标的温度呀,大冬天的你不“长供”,你还间断供呀!隔天,报纸上刊发了我写的,XX小区五户人家室温不达标,供暖公司回应“低温长供”的稿子。最终上报的时候,处于别的因素考虑,隐去了工作人员的姓氏。一周之后,老人家打通了我们热线电话,告诉接线员,室温达标啦,家里现在很暖和。尽管消息到我这儿的时候,都是我实习期要走的那一天,但是我心里还是暖暖的。一个冬天,没有让几户老人家挨冻,不知道这里边有我几分功劳。
做新闻的意义在于变革进步,“教父性侵未成年人”这样的报道,一定会变革,甚至是颠覆一种认知。但,小新闻,变革的是民生离不开的柴米油盐,这些来得更实际些。
2、“stand alone”
这是最开始新来的主编对教父说的一句话,新闻机构要保持他的独立性。尽管这一点,在实习过程,我现在并不是这样子,会受到各种利益,人情所侵蚀。但,在大问题是,“客观、公正”还是每一位领导都坚持的一点。
新华社地区分社的前社长,在听完我讲“现实生活中,记者所面临的职业道德的抉择”的时候,他很欣慰地说,我们的学生很现实。他也坦言,所谓的车马费,分社的记者都会收。这里边是人家的心意,为了日后能继续合作,都不会薄面的拒绝。但,车马费的前提是,一些公司的会议,就是根本没有新闻价值的消息,公司想让你占着你们的版面想宣传一下,就是一种广告资源。但在一些涉及到公众利益的时候,决不能在钱上马虎。别说收钱了,老社长说,就是单独见面,吃饭都是很避讳的。
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在现实生活中,虽然不能尽善尽美的保持,但在大问题,大方向上,决不能马虎。
3、--报社有什么责任报道这些内容 --报社有什么责任不去报道这些内容?
这是政府官员对前来取证的记者说的话,记者回敬他的话。
是呀,你以为你是谁,你是记者就可以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报道什么就报道什么。谁赋予你这么大的权利,你以为你有笔,你有镜头,我就会违反制度,违反法律去配合你吗?
报社不是任何事情都会报道,任何时候都能报道。突如其来的911打乱了报道发表的节奏,“911已经过去六周了,你们为什么还不发表。”时机,在国际大事面前,无疑会损伤这份报道的影响力。所以报社选择延后发表。
报社有什么责任不去报道这些涉及到公众利益的事情。没有。我希望我可以永远记住后半句话,报社,记者不能对一切损伤公众利益的事情熟视无睹,尽管没有人赋予你权利去管他们,但你的职业素养和要求告诉你,你必须要开始行动了!
央视校招开始了,我是想进入央视做新闻的百毛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