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阴沉沉天气,空气闻上去湿漉漉的。乘上地铁,好远好远的路,下来还有二十五分钟的路程要走,我要去的苏宁艺术馆,一家私人典藏馆。
也许馆藏的都是珍品吧!安保措施特别严格,除了手机,什么也不许带,统统寄存,那么,带包餐巾纸总行吧,售票员笑道,卫生间有纸巾,还嘱咐我全程戴口罩,不要脱掉。
好吧,我脖子上挂着手机,乘上电梯,从五楼展厅开始参观。展馆还算气派,开篇是郑重的《江山圣览图》,流动的开卷电子画,模仿《清明上河图》。屏幕上层峦叠嶂、松鹤流云,小桥流水,一年四季的诸多变化,春花秋雁夏船冬雪,最后是一轮明月冉冉上升,光华流转,美景良辰。
五楼展出的是唐宋作品,年代久远,唐人写经,字体清健饱满,用笔精到,颇有六朝遗风,据说此幅作品录于乌丝栏之内,从石窟寺流出,才侥幸逃过外盗斯坦因的一劫。
宋代的《罗汉写经》是我能分辨清晰的画,画上的和尚神情专注,执笔奋书,边上立着的扫地僧人,却是人形兽脸,但也看着面容和善。整张画着色不多,雅俊朴素。
唐代人喜欢画马,展厅里有一幅元代仿作《仿韩干贡马图》,虽是仿作,但是元代距离我们久远,也算稀世珍品。画上马匹姿态各异,马身上的饰物不甚繁复,牵马的番人衣服纹理细腻,表情惟妙惟肖。
四楼的明清画居多,介绍许多画派,我没有仔细看简介,只挑选门外汉所听说过的名人画家,比如沈周《灞桥诗思卷》,画中风雪弥漫,河流封冻。画面简远萧疏,枯淡清逸。
文徵明的《秋山论道》应该是幅名画吧!原谅我的摄影技术,反正拍得模糊不清。画中两位隐士对坐于草堂之中,山水清幽寂寥,一派遗世于孤立之感。哦,这副画之所以有名,是可爱的乾隆爷爷留下七枚印章,可想而知此画是他心头所好。
但我喜欢的是文徵明玄孙女文俶画的《蝶恋图》,不为什么,只因为她是位女画家,左下角野草一株,引诱右上角两只展翅蝴蝶,薄翼蹁跹,清新可爱,可惜年代久远,青草都化了, 拍不清楚。知晓吴门四才子寻画作观赏,完全靠学生时代读了不少明清话本小说。
明末一代宗师八大山人朱耷的《仿董巨山水》,笔致简洁凝练,逸气横生。据说落款时常把“八大山人”四字连缀起来,仿佛“哭之”、“笑之”的字样,以寄托他作为明亡遗孙的哭笑皆非的悲苦之情。
至于清朝作品,我为之震撼的是《康熙南巡图》,共十二卷,总长213米,有些收藏在故宫博物院,有些则流失在国外,展厅里摆放的是第二卷,只能用气势恢宏来形容啦!画面以白描勾勒,描绘皇帝老儿南巡出行的排场,两边亭台楼阁,房屋广厦、人声鼎沸,仪仗队鸣锣开道,旌旗漫天,四处官员闻风而动、小心伺候,戏台上锣鼓欢唱,张筵设宴,这么大阵仗,数不清蚂蚁一般的人群,算不算扰民?
再来参观郑板桥的《墨竹》,看那画上以焦墨挥毫,竹子短长疏密,立于残窗粉壁,瘦而劲秀,节节千霄。据说他画竹的秘诀是,把绘竹比作造宫殿,先画主要的竹之躯干,再随意让细枝末叶穿插经营,说得简单,没有多年功力,没有些许灵感,不是任何人都能成为天才画家,像这样不入流俗,难得糊涂,世间又有几个?他曾云:“未画以前,不立一格,既画以后,不留一格。”不得不说,画竹即是画他自己。
我喜欢仕女图,找到一张冷枚的《春闺倦读图》,色泽古雅,只是画上非二八少女,倒像是老妪脸庞,不过也不妨碍我细细品赏,画上的大家闺秀气定神闲,斜靠在贵妃榻上,似要读书,却睡眼惺忪。喜欢云鬓凤钗,长裙曳地,这妖娆风姿,现代女人是学不像的。
清宫画家的《花卉四条屏》颜色真正绚丽,画家用金笺做色,洒脱淋漓,一花一叶,都是一气呵成,枝繁叶茂,花容娇艳,富贵逼人哪!
二楼展出的是海上画派,画派不懂,只挑有名的画家看,挑喜欢的作品拍。
因为接近现代,名人作品相对较多,比如齐白石的《荔枝双喜》,猩红的荔枝或隐或现于枝蔓藤叶,两只喜鹊似啧啧有声,闻到了果香,停驻窃食。
徐悲鸿《雄鸡竹》,那公鸡气宇轩昂,鸡冠鲜红,画面只黑红两色,疏淡有致,笔法清俊。
张大千《高士图》,一白衣老者对着芭蕉树倚地而坐,从容淡然,苍浑之中透出灵动秀逸,娴雅出新,我喜欢画上题的款识:“听雨听风听不得,道人何苦画芭蕉”。意境有些明白,可是这种风雅,尔等凡人,终究难以揣摩,只是膜拜。
他的另一幅作品《绣幕读书图》和刚才的清宫仕女图比起来,多了几分清尘气。画上女子身披薄纱衣,手持书卷,柳眉凤眼,粉腮朱唇,在帘幕前作凝思幽想状,她体态丰腴,雍容华贵,姿色淡逸。配上温庭筠词“芙蓉凋嫩脸,杨柳堕新眉。摇落使人悲,肠断谁得知?”更使人心驰神荡。
名画太多,不一一赘述,我实在是写累了。
到了二楼,更像是珍宝馆,猛犸象牙雕刻的作品,犀牛角做的碗杯,白玉做的壶,一些西周青铜器皿,沉香木雕的摆件,还有明万历皇帝的金缕帽…不得不说馆主藏品丰厚,财大气粗啊!
未及细看,嗯,路途太远,归家会晚,就此打住。
黄昏时,又一场暴雨倾盆,似在庆贺我这马不停蹄的一天。雨水多多,一如我双目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