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的后门有家包子铺,主营包子稀饭,那附近有那么几家包子铺,要么觉得路不顺,要么觉得包子不好稀饭不香或店面不洁,总有各种不满意,最终我选择了这家包子铺作为早餐的一个选择。也不是每天去,只是晚上喝酒了第二天早上想喝小米稀饭了就去。包子铺离学校较近,早上生意很好,买包子的人挨人。冬天的早上在路边的蒸锅上热气腾腾,老远就能闻到包子的香味。小米稀饭都是滚开的,趁着滚烫溜边喝上一碗全身舒坦。包子铺的老板三十岁左右,身材中等略高,络腮胡子,骨头架子比较大,胖胖的小圆脸上架个黑边塑料眼镜,一看就是很和善的样子。每次去都看他忙的不亦乐乎,小店没几个帮衬的,又要收钱又要蒸包子,跑前跑后的,见人很是热情。第一次去我就敏锐的感觉他的目光好像跟我认识,而且对我很是客气。
去的时间久了发现这家包子铺不似别的店天天营业,间断的会关两三天门,吃早饭的时候偶然问起他,他说天天卖包子太累,有机会就休息两天。我也就去的少了,毕竟早上计划好的事经常被打乱不是个舒服的事情。有几次去老板看我的眼神很是热切,想要说些什么,只是客人太多,我又急着上班,互相之间只是匆匆一瞥。
直到有次周末的早上,学生不上课,我不上班,店里没几个人,我在哪惬意的吃着包子小菜喝着稀饭时他蓦地凑上前来说:“我认识你。”我笑了笑,认识我的人多了去了。然后他加了句“我在你们那开过药。”我有了兴趣“你怎么了?”我问,“我经常失眠,一直想和你聊聊。”正好大清早的没事,聊聊就聊聊吧。他说开始的时候他没工作,老婆也没工作,生活很是窘迫,整天想着干点什么,做过很多活,总是不安定。后来有天看到这个铺面要转让,他就盘了下来决定卖包子。开始做生意的时候他非常努力,不论是铺面的布置,还是包子的质量精益求精,为了吸引客人天天想办法,功夫不负有心人,生意逐渐火了起来。可是干的时间长了他发现由于地理位置、经营品种等的原因,你再怎么努力也就是这些人、这些收入,高低差不了多少,每天到这用餐的人很固定,生意固然得到保证,可是再没什么变化。日复一日都是相同的过程,每天早早起来干活,晚上很晚才关门。现在生活有保障了,可是晚上躺在床上想想自己才三十左右,这个店将人拴住了,没朋友没业余生活,什么都没有,只能天天在店里,现在就能想到到死时是什么样子,想着想着就失眠了。为了调整状态就间断关店出去转转,可是转的时候一点心情也没有,又考虑关门几天老顾客可能就流失了,回来又是一成不变的生活。看看周围人都好像觉得理所应当的样子,自己很是不甘。现在经常需要吃安眠药才能睡着。
我听完无奈的笑了笑,沉吟了起来,这种情况不止是他,很多人都存在的。有个批发商店的老板,生意做的很大,别人都觉得他有多好多好,可是自己知道由于行业的原因,很少有朋友,也没什么自己的业余生活,看着衣食无忧,想想自己一辈子就要这样了,抑郁了。有个牛肉面馆的老板,生意很火,开了几年突然关门了,有次碰到问他为啥关门,他说一年到头从早忙到晚实在疲劳想休息了。在其它行业也是都一样的,不论你看着多精彩的行业,对那行业中的人来说日复一日就是简单的重复,想要找出新意来也是难事。年轻时候都是豪气万丈,自觉世界尽在手中,脚下路千条,慢慢的越走路越窄,最后发现只有一条路了。每个人在自己的路上走的时间长了难免觉得单调乏味,可是其它的路也是一样的啊。王朔的小说《给我顶住》的主人公方言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他想过不一样的生活,甚至精心设计让老婆和自己的好朋友结婚后自己就失踪了。像小说中最后的对话:“往好处说,大概和我都是一样,幻想某种奇遇,生活一下完美无缺了。”“可能吗?你说他能得到吗?”“这世界到处都一样,他无处可去,我相信他只不过是换了个环境和一些人,但肯定还过着和这儿同样的生活。”
又过了两三个月,他的包子铺彻底关门了,我知道他终于下定决心不能再这么活了。过了一段时间他因为焦虑症住院了,生活轻松了一段时间后他的后方不宁,自己也不知道要做什么,还是要生活的,但是没有了方向。出院后很长时间再没见到他,再见到的时候见他在给一家快餐店打工。前几天听朋友说有家牛肉面馆很火,周末的早上特意找到那家品尝去了,买单的时候又见到了那个牛肉面馆的老板在收钱,我问他又开面馆了啊,他萧索的说在给别人打工呢。毕竟生活还得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