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被誉为晚清“第一名臣”,在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上都有着特殊地位。
对他的是非功过笔者不想评说,只谈谈他对读书、学习的看法 ,非常值得后世学习借鉴。
一、到底该学什么?
他从宏观的角度总结为“格物”与“诚意”。“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
物为事物之本源,通过探究真理,寻求本源,可以明理、明智、明心,最后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
对于我等普通人来说,在工作和生活中,要善于研究经验、总结规律,并将其内化为知识储备,在持续不断地实践中,不断丰富自身能力和素养。
二、该怎样学习、读书?
关于学习,大概多数人认为广且博才好,但曾国藩有个朋友对他说:“用功譬若掘井,与其多掘数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意思是学习就和挖井一样,东挖一眼,西挖一眼,还没看到泉水就放弃了,还不如就守住一个地方,向着一个方向深挖下去,不但能打出水,还能用之不竭。
曾国藩感慨自己正是“掘井多而皆不及泉”者也。对此他说:“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要想成事,必须专心,由专心到专业,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
关于读书,人们大多认为读书越多越好,而曾国藩认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有志气,自然就选择阅读志趣高尚的书籍;有见识,就会谦逊,明了“生有涯而知无涯”的道理;有恒心,才能在做学问的路上越走越远。
他对弟弟们说:“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以读书,负薪收录,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自古至今,有许多像“囊萤映雪”、“凿壁偷光”的美好故事流传下来,恶劣的环境,反而更容易激发人奋发向上的决心。读书学习不应该受到环境的限制,而是取决于你的内心是不是真的有发愤图强的决心和毅力。
三、具体实践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俱,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儿,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循外为人。
5、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6、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心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7、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8、月无忘所能 。每月做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9、谨言。刻刻留心。
10、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11、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12、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13、夜不出门。旷工疲神,切戒切戒。
这些做法对现代人也很有借鉴意义,如果想改变又不知从哪里入手,不如试试曾国藩的这些自律方法。
总之,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没有艰辛的努力和不计回报的付出,幸运之神是不会轻易光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