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成长是伴随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趋向优秀的 ,作为一名教师,阅读和书籍应该是两个值得重视的词语。魏智渊老师在《教师专业阅读 》中理论联系实际的为教师的阅读进行了分析、阐述与指导,提出“教师专业阅读五大假设 ”。其中第一条“对于任何一个具体的专业领域而言,存在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 。”引发了我的思考 。
“合理 ”一词百度解释为合乎道理或事理 。教育领域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处理教育教学问题所需知识的构成及相互关系 。这种知识结构潜在地作用于日常的教育教学 。尽管我们可能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类型的学校 (大学、中小学 、幼儿园 )工作 ,但根据我们自己不同的生命密码和实际需要 ,一定会存在一个最合理的知识结构。魏老师借人体营养搭配的食物结构来比喻人的知识结构,告诉我们:营养搭配越平衡,身体越健康 。他指出教育领域最合理的知识结构是 :
本体性知识 (所教学科专业知识 )占50% ;
专业知识 (从事教育职业的人所必须的具体的专业基础知识 )占30% ;
人类基本知识 占20% 。
当然,在教育中的不同领域,知识结构也各有不同。
与我而言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兼任班主任工作 ,需要在学科知识,教育及管理知识,专业知识和人类基本知识四大方面拥有相应的知识储备 。接受过中小学教育,师范教育,经历过自学考试的我,不同程度的拥有各类知识 ,目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已不能够有效应对各类教育教学事件 ,并且明显结构不合理 。自从参加工作以后,几乎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有效学习,甚至自认为能够胜任小学教育教学工作。读了魏老师关于阅读知识获取与知识储备的论述 “如果一个教师入职之初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儿童的最低限度的知识比例为10:1, 那么到了有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要变成20:1,30:1,50:1 ,这一切都归功于读书 。”,我深感遗憾 。工作近20年 ,这个比例值几乎没怎么增大 ,尽管在教育管理知识和学科教学技能等方面也有一定量的学习提升,但显然是非常有限的 。另外在学校考核机制及工作环境的影响下, 有时甚至违背教育教学规律,实施机械化训练等赤裸裸的应试教育,还抱怨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是在教学生教科书,而不是在用教科书来教学生 。对于一些教育著作也是在遇到具体的问题和情境时进行翻阅,例如:在遇到公开教学或各类赛课时 ,我便会翻开吴正宪,华应龙,俞正强等特级教师的著作 ,班级管理中遇到问题时 ,才会翻开李镇西老师的《我这样做班主任》 ,魏书生老师的《 班主任工作漫谈 》,王晓春老师的《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还有苏霍姆林斯基的《 给教师的建议 》等 。至于教育学,心理学,甚至哲学类的书籍除了当年的选调进城考试,就再也没怎么翻开过。纯属头痛医头 , 脚痛医脚 ,还急于求成 。没有取得实效时,还自认为专家面对的教育环境不一样,做事有效,而自己做了也无效 ,刚刚开始就已放弃 ,于是我行我素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 。
殊不知,哪有什么随随便便成功 ?专家、特级之所以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是因为他们能够持之以恒的读书,不断的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还能不停的思考与实践,从而走向成功,达到卓越。而我则属于那个 “只拿第七个饼子吃还想吃饱”的糊涂人 ,今后 ,我愿意不断的阅读、思考 ,为明确 “七个饼子是如何联合发生作用 ”而为自己寻找最适合的阅读地图,学最优秀的他人 ,做最好的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