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昨儿还在忙着准备年夜饭,一觉醒来,正月已经成为了过去。
躬身自省,正月我都干了些啥呢?
去了趟房管局,花了1W多换来了个房本;
出了两趟远门,一是上华山,一是陪朋友去一附院看病;
见了五次工,三次是家门口的超市大卖场,人家只要45岁以下的。一次是工厂,离家二十几里,我怵于奔波而放弃。最后一个是保险公司,云面试说我属于高素质人才,测试得分出来的那一刻,被理解被接纳的感觉令我泪流。虽然我的性格并不适合抛头露面,但冲着这份信任,也有点跃跃欲试了;
看了十来本小说。二月河的《康雍乾》、马亲王的《四海鲸骑》以及叶广芩的猫狗鼠等。
当然,容易被忽略的大部头还是做了N多家务。
做了这么多,收获呢?依照总结的体例,得写下去的,于是继个尾巴,理直气壮地宣布大爱叶广芩先生!她笔下的耗子丫丫、金家子弟,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让我不自觉地走进了那个时代,走进了那个宅门,听到过他们的哭声,参与过他们的笑声,品过他们泡的茶,吃过她们做的糕点。
不记得是在那看来的,说任何文学都可以简单地成“根”与“叶”。“叶”是作家自己的天赋,而“根”则是他们生长的文化背景。读者总能从枝繁叶茂嗅到根系的味道,并准确为作者打上一个标签。
我看叶先生的作品是从“耗子丫丫的故事”开始的,《花猫三丫上房了》是写颐和园日子的寂寞和寻找,《耗子大爷起晚了》是写胡同的热闹和充实,写承担,写责任,写亲情和友情,《土狗老黑闯祸了》则是成长。行云流水的叙述,大方幽默的风格令我欲罢不能,读完电子版的《黄金台》和《逍遥津》后,我跑去图书馆,借来了《状元媒》,厚厚的一本书,花了两个下午读完。没办法,血缘与无可隐藏的文化基因是叶广岑的根,任谁也学不来的。
《状元媒》这本书的目录都是戏名,《大登殿》《三岔口》《逍遥津》《三击掌》《拾玉镯》……《玉堂春》《凤还巢》一章章名字由戏名穿引,平白的让人思绪翻飞,真真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逍遥津》中的四篇与《黄金台》中的《盗御马》是《状元媒》中的章节,每一章都可看作是个独立的短篇。每一篇都有一位有血有肉的主角,父亲,母亲,七舅舅,钮青雨,五哥,赫鸿轩,莫姜,张安达……时代风云变幻中不同的人物独特的性格与命运,在作者古今穿插、沉稳大方的讲述中,立体而丰满,令人唏嘘。
我印象最深的是纽青雨,因为他跟张国荣演的程蝶衣很像,让人不免上心——二人同是戏子,同反串旦角,同是一开口就是满堂彩。程蝶衣爱上师哥,是自己选的,但也被老怪物张公公玷污了,青雨也是被逼的,之后如鱼得水,成了交际场上的红人。最后青雨得知父亲死讯时,正要上场唱《游龙戏凤》,一段俏丽调情的戏。他说唱不了要回家奔丧,不过强权在上,日本军官说不让走就是不让走,硬被推到台上,恍恍惚惚唱完这段戏,戏服都没来得及脱便转身往家奔,谁知半路又被日本人截下,说要“看看中国的美人”,结局不难想象,青雨端枪扫射了整个屋子,自己也被射了七个洞,壮烈而死,远比程碟衣激烈。
宫女莫姜和太监张安达是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但这样的小人物有情有义,有规矩,接地气,颠覆了影视剧中脸谱化的宫女太监的形象。器具质而洁,瓦瓮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布衣暖,菜根香,恬淡平静的日子是最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