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胜听取上柱国蔡赐的建议,任命周文做统帅带兵西进函谷关,直捣秦都城咸阳。
周文也不客气,心想英雄终于有勇武之地了,拿到将军印信就带兵向西进攻。
一路上收兵买马,过关斩将,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到几十万人,直逼函谷关。
守关的官员吓得魂不附体,赶快派人飞奏朝廷。
但是无论怎么告急,朝中好像没人办公一样,始终没有回复。
原来这个时候,秦朝政务大部分都被赵高把持了,那个秦二世胡亥天天恣意淫乐不问朝政。
赵高这个老家伙也是作死的节奏,天下大乱自己能有什么好下场么?
他不是想办法力挽狂澜,稳定大局,而是继续蒙骗胡亥。
凡是外面呈上的奏报一律束之高阁,不呈报给胡亥看。
这胡亥整日花天酒地,歌舞升平,还以为天下太平呢!
一天,有一个从关外办事回来的大臣想法见到了胡亥,对胡亥说陈胜吴广造反了,很多郡县陷落了。
但胡亥无论如何不相信,认为有亲爱的赵高赵老师在帮他打理朝政怎么可能呢,一定是这家伙欺君罔上,危言耸听,妨碍他享受人生。
于是胡亥就把这个说实话的大臣扔进了监狱反省。
过了两天,又一个大臣从关外办事回来,听说前面那小子说实话坐牢了,心里就多了个心眼。
胡亥虽然不相信前面那个大臣的说辞,但心里也犯嘀咕,就问他关外是否真的有人造反。
这家伙很狡猾,说的非常委婉,只说几个乡村暴民作乱,小打小闹,不足为虑,地方上正在处理了,没多久就能全部缉拿归案,平定暴乱。
胡亥最喜欢听这种粉饰太平的话,疑虑全消,继续过他那纸醉金迷的生活。
朝廷上下这样得过且过,掩耳盗铃,就成全了那位周文周大帅。
没多久周文就攻入了函谷关,向西一直打到戏地,也就是现在陕西省临潼东。
周文如此顺利,战况如此喜人,坐镇陈县的陈胜不断收到捷报,喜上门梢,心想这富贵来的也太快了吧,感觉秦朝徒有虚名,不堪一击。
之后,陈胜开始麻痹大意,也没之前的紧张情绪了。
陈胜手下有一个博士,叫孔鲋,年纪比较大了,是孔子的八世孙。
前面说到秦始皇焚书的时候,我们提过这个人,说关于他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故事叫“鲁壁藏书”,不知道你还记得不。
孔鲋这个人不太有名气,不过他有个学生叫叔孙通应该有点知名度,可能很多人知道,后面我们也会说到。
孔鲋这个时候大概有七十岁了,老先生么,又是名门之后,书读的多,见多识广,看到陈胜有骄傲自满情绪,就过来善意提醒:
“大王,臣闻兵法有云: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今大王恃敌不攻,未知所以自恃的道理,倘或敌人骤至,无法抵御,一有蹉跌,全局瓦解,虽悔也是迟也。”
好么,这一顿之乎者也估计早把陈胜这家伙给搞懵了,也不知道他是否听懂了。
孔鲋这位老先生说的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可能有些读者也不一定完全明白,那我就翻译一下。
他的大概意思是:
“按照兵法所说,不要以为敌人不会来而放松警惕,而要时时刻刻做好敌人可能要来的准备,不要以为敌人不会贸然进攻,而是要时时刻刻做好防备让敌人无机可乘。现在我发现大王有侥幸心理,没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将来万一敌人突然打过来,就来不及了。”
总之一句话,他建议陈胜时刻准备着,以防万一。
知识分子说的话往往是绝对正确的大道理,缺乏具体操作办法,所以没人愿意耐心听。
孔鲋这些话其实没读过书的人也懂这个道理,只是没他说的这么装腔作势,文绉绉。
陈胜听完后,无论是否真懂,都嘴上嗯啊应付了事,实际上却没当回事,继续在家里专门等着各路捷报佳音,天天做着皇帝美梦。
老话说的好:
“福为祸所倚,乐极易伤悲。”
正当陈胜高兴得睡不着的时候,灾祸不期而至,前方战况突变,派出去的各路人马的警报先后到来。
我们下面分别详细述说一下。
第一路警报就是从燕赵之地那边传来的。
前面我们说过,这一路是由武臣带队,邵骚护军,张耳陈馀任校尉辅佐。
这支队伍是张耳陈馀从陈胜那里忽悠过来的,人数不多,大概有三千人的样子。
既然人不多么,就要搞好宣传,招兵买马。
他们一路上打着剿灭暴秦,救百姓于水火的名义,向北推进。
当时老百姓,特别是以前的地方豪杰,对秦一直没有好感,现在有人挑头造反了,都出来响应把当地的官吏杀掉开城迎接。
就这样,队伍很快发展到几万人。
人多了,有势力了,做个将军就不过瘾了,下面的人就推举武臣做武信君。
由于武臣在攻打各座城池过程中,无论对方是否投降,他都会把守城的官吏杀掉。
所以呢,剩下的城池守军就开始负隅顽抗了,不肯轻易就范。
这样下去,仗就越来越不好大。
武臣只好集中兵力攻打一座城池。
他就选准了范阳城,该城现在大概位于北京市和河北省保定市北部的位置。
范阳县令人称徐公。
徐公知道自己不投降是死,投降也是死,就全力以赴守卫城池,想来个绝处求生。
眼看一场血战即将爆发,这个时候突然出现了一位著名人物要阻止这场对任何一方都没好处的攻坚战。
这位著名人物是谁呢?他能成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