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二姑,在脑海总能映出一幅画面:夏天傍晚,二姑沐浴着橘红色的夕阳从西方大步走来,手里总是拿着一捆蔬菜,然后我家就能吃上好菜了,通常二姑放下菜就匆匆离去,我常常和奶奶凝望二姑走向夕阳的背影……
儿时的生活总是和奶奶在一起,奶奶常常给我讲二姑的故事。我爷爷很年轻就去世了,奶奶不但要照顾三个孩子,还要照顾年老的婆婆,家里的日子很穷,有时连锅都揭不开。
奶奶要到农田里挣工分,二姑带着弟弟妹妹到外面要饭,很多时还要受人们的白眼和训斥,听到这些故事的时候,想象着二姑和父亲三姑他们走在落叶飘零的大街上,一起要饭的岁月,心里总是感到很悲凉。
贫穷的日子磨练了他们的坚忍,也让他们养成了勤劳的习惯。
奶奶娘家没有哥哥兄弟,很多事情要奶奶来处理。姥娘老爷去逝,由于家庭成分,奶奶不能自由走动,因此埋殡老爷的任务就让二姑去处理。
听奶奶讲:知道老爷去世,天就快黑了,让二姑去顺中老娘家处理事情,二姑二话没说就踏上了去老娘家的路,想象着漆黑的天,孤独的她是怎样艰难的行走十几里夜路啊?失去亲人的悲痛,让她过早承担了大人的责任,那时的二姑才九岁。
姑姑没有上过学,早早就下地干活了。在农田干活,二姑是一把好手,生产队里很多人在一起干活,人们总是在一起进行比赛,每个半天都是队长派活,姑姑的公分总是很高的。
到了麦收的时候,一字排开几十号人在地头分好任务,人们就开始割麦子,长长的地阵,炎炎的烈日,人们挥动着镰刀,大片大片金黄的麦子倒在身后,一群年轻人在热火朝天的劳作中,很快就到头了,每次都是二姑先到地头,劳动的愉快让这些年轻人有使不完的劲。
由于姑父弟兄多,因此二姑家住的就像一个大杂院,一个院子里住着好几家,一家就一两间房子。二姑家四个孩子,六口人住在两间屋子里,虽然这么多人挤在一起,可是二姑的屋子里总是收拾的一尘不染。
记得小时候哥哥带着我去二姑家走亲戚,每次到了二姑家,都很羡慕她家的干净,感觉很舒服。每次都会吃到一些好吃的,在幼小的记忆中二姑总是和好吃的连起来,很温馨。
姑父是老师,对于农活不是很在行,可是由于姑姑能干,一切农活都不在话下。二姑在闲暇之余,帮助侄子们带孩子,帮助哥哥们干农活,一大家子人们互帮互助,拥挤的小院常常传出大人们愉快的聊天,孩子们奔跑嬉戏欢乐的笑声,虽然日子穷一些,可是人们在一起过的很快乐。
二姑用她的勤劳和爱心为生活增添了色彩,她常说自己省减一些,对外人不能省减。在那积贫积弱的年代,要饭吃的是常有的,每当有要饭的走到她家,她总是亲自为那些乞丐端上好的饭食,她说,人不是没有一点办法是不会要饭的,见到穷人要帮助。
她的思想深深影响了身边的每一个人,要用自己的爱去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人,因此她的孩子们都有爱心。尤其到了晚年,二姑开始信佛,她常常去赶庙会,她常说人不要害人,要积德行善。
她没有高深的理论,但是她用行动诠释了爱的内涵。
姑父的弟兄很多,好多股守着一个老人。人多了,难免有人在赡养老人上有想法。二姑说谁家不让呆,我家也让呆,如果没人管,我家自己全管了。对待老人她总是把最好的东西拿出来照顾老人,不让老人心灵上受委屈。就这样,老人能够安享晚年。
到了新时代,农村的婆媳在一起,吵架也成为很多人家的主题,农村里和二姑相仿年龄的人说自己生不逢时,当媳妇不好的时候自己是媳妇,现在翻了世界,当婆婆不好的时候,自己当上婆婆。二姑有三个儿子,对儿媳比对儿子还亲,与媳妇们相触处十分融洽,她常常和媳妇们在一起谈天说地,把每个媳妇当成自己的姑娘对待,三个媳妇对二姑也非常尊敬,从沒和二姑红过脸,很多人都很羡慕她家,夸耀他们家。
我想,这是和家风有关的,自己在照顾老人的时候,潜移默化的影响了孩子,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猛然间接到二哥的电话:“你来医院吧,二姑生病了。”我当时没有很在意,二姑的身体一直很好,吃五谷杂粮,谁能不得小病呀。
可是当我走到医院的楼道里,看到那么多人在走廊里,我的心一下子就揪紧了,难道?我穿过人群,走到三姑面前,三姑告诉我二姑不行了。泪水顺颊而下,在心底流淌成河。
亲爱的二姑,你怎么没有一声招呼,就匆匆离开了我们,那么健康的你在最后的时刻没有一声告别。望着二姑,想着你说过,你走到下辈子,要和奶奶在一起,去照顾好奶奶,我想你们在天国应该很幸福吧,因为你们是那样的善良,就连你的离开上苍都没有让你承受苦难,上天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好人的。
二姑是一个普通的妇女,没有高深的知识,可她却是我心中一座高大的丰碑,那个沐浴在夕阳余晖中的身影会成为我永恒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