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报了一个21天写作班,觉得21天要连续用电脑,用家里的电脑不方便,萌生了买一个自己私人电脑的想法。
其实有这想法很久了,但家里已经有两台电脑了,就一直在那纠结,再买一台电脑是否合适,这么一直拖着,拖到我以为会这么用着去的时候,这想法又冒出来了,我知道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一个写作班,让我萌生出买电脑的想法,其实是写作班恰好让我有了一个买买买的理由。
选电脑的时也各种纠结,选苹果的还是windows的?在知乎找帖子,列出用途,最后在戴尔,惠普和苹果三个中继续纠结。
付费咨询过两个大神后,得到几个windows电脑的型号,处于省钱的目的,决定选惠普的,在国美试用的时候,发现键盘手感不好,又推翻了大神们的推荐,纠结起来~
决定选苹果,去直营店看电脑的时,又纠结于Air比pro便宜,但pro屏幕质感比Air好。在把周围的人问过一圈后,要了pro。
我知道我所有的犹豫都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选择是否值得,各种折腾只是为了给自己找个足够的理由选内心倾向的那个选择。
其实参加写作班之前,偶尔会记录一些东西,但自己也知道是在写流水账,且觉得自己写不好,也从没把这当回事,就这么写写停停,也从未反思过为什么写不好。就在我看到有人说能把写作练好,对于思维表达好处,刚冒出能不能去学个写作的时候,就非常偶然的机会下看到这个写作培训班。
21天,不长,能坚持;费用几百,不高,能承受。
就报了。
我不确定自己能否把这件事做好;
我不确定自己写的东西糟成什么样子;
我不确定我的钱是否花的值;
我只是在下决心前看到一句:不去做,然并卵!
想要试一下,没错,那句话是剽悍一只猫说的。励志男神。
但更多的时候,在面对那些不确定的事情,不能确定这件事是否应该下定决心去做的时候,总习惯犹豫,最后不是在犹豫中消磨了时间、动力。就是在犹豫中找到了新的犹豫的方向,最后这件事总会不了了之。
那么,当我们碰到一件不确定的事时,该怎么确定是否应该尝试呢?
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中“如何评判一件事是否值得做?”中有可参考的技巧:
我们可以先从两个方面评估:
一、是这件事在当下给“我”带来收益大小我们称为“收益值”这个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
二、是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称之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长的时间,其影响会持续较久。
中和评估结果会有四个结果:
1)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思维;与“大牛”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
2)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一件当季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游戏。
3)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练一小时书法,背诗,读懂哲学著作的一个章节,重复一组技能训练。
4)低收益值、短半衰期:参加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的刷微博,使用社交软件窥视陌生人的隐私。
对于上面的结果作者采铜有个采铜法则可以给大伙参考:
1、收益值高低无关紧要,只要不是短半衰期的事情,只要收益可以被累加,就尽管去做。
2、不要只盯那些“高大上”的事情,一些不重要、不紧急的事,对你有长期的益处,仍旧可以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