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知识开始迅速且大量的传播,为了满足自己的那点“好奇心”、“求知欲”,一些所谓的渴望“快速”达到财富自由的人。比如我。开始不停不息浏览浏览再浏览,没有任何知识积淀在脑海里,标题党们总是能够抓住“浮躁者的心”,一篇“十招成为office高手”的文章阅读量上千,一篇“一小时教你如何从理财小白到达月入百万”的文章标题让人不得不心动......
当然其中不乏有能人之士,一篇文章满满的干货,让人阅读之后像是打了鸡血一样,忙着准备去复制,去模仿,去实操,然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我们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一些年度计划,每年开始之际计划着今年要读多少本书,今年要学烘焙,今年要学一门外语,有的是还没开始,就已经退缩了有的是修炼到了“文化三层次理论”之第一层器物,准备好了学习所需要的一切工具,书本的齐全,网上资源找的丰富,报班花销很舍得,但是那仅仅是第一层次,还没到制度层次(即有好的习惯,完善的学习计划),理想就被扼杀了,年末开始回想自己之前的那些计划,剩下的可能就是痴痴地一笑了之。
为什么今天提起国学?因为国学不会直接告诉你文章该怎么写,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去思考一件事,不会直接告诉你怎么去提升自己的能力,但是国学的一点一滴折射的却是古人的智慧,思考的方式,做人的道理。
在接受了众多的快餐文化后,思绪如丝,越理越乱。回过头来,翻开《古文观止》,仿佛又回到了初中时代,那时候听着老师讲解着古文的字词意思,从文章的大意到文章的结构。
现在不用考试,再次看到《左传》——曹刿论战,一篇文章下来,满满的崇拜:
从作者的文笔来看:短短的几百字短文,但传神的笔墨记载了曹刿从自荐到破敌的经过,想想现在有的文章少则一千字,多则五六千,叙事冗长达不到要点;
从文章表达的智慧来看:曹刿用统筹的思维对战事进行分析,之后又用古之兵法取胜,现代成语“一鼓作气”便是从这里出来的。
国学与快餐书籍相比,就像皇后娘娘与贵妃。
国学博大,不得不提的就是书法。可是,你能想象自己现在连中国书法都已经淡忘了么?
你能想象一本《灵飞经》摆在面前,可是你完全不能领略它的笔势圆劲,字体精妙的韵味。“其字,在用笔上,露锋顺入居多,流畅中求稳健,轻而不浮,重而不滞。在结体上,造型优美,结构精巧,于飘逸中见稳妥,于典雅中见遒劲。”
从古至今,便有字如其人之说,不为什么,因为古人从字的笔画,用劲,带笔习惯,就能看到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是稳重,是豪放,还是轻浮。
国学是本厚厚的书,但又不仅仅是一本书,国学更是一座宝藏,等待后人是去探索其神秘,去挖掘其智慧,去吸收其精华。
腹中有书气自华,多少人已经多久没有翻开一本经典书,趁着阳光正好的午后仔细思考了?多少人由于整天的用电脑打字,已经写不出流畅的字迹了?
国学你不会寂寞,因为之后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认识你,了解你,懂你。因为或许只有你,才能给人们浮躁的心里带来一剂宽慰灵魂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