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小时,看完一本书并做好了读书笔记,从自己不注意的角度获取写作灵感并快速地写成文字。
一张九宫格,一本书,三次迭代演讲稿件,最终完美呈现一场二十分钟的剧场式演讲。
一系列九宫格,曼陀罗三种用法一起使用,富有创意的策划案就能落地。
九宫格?曼陀罗?这是什么鬼?
了解这个方法,源自一本书《创意的利器:工具》,这本书的作者加藤昌治是日本龙头广告公司博报堂做了,20年的创意人员,整理了21个思考和创意的小工具,告诉我们创意都是可以后天培养的,思考工具可以彻底改变工作现状,迅速收集讯息,让创意无限延伸并能具体落地。
而在这些工具中,多次提到“九宫格”,出于对九宫格的好奇,我尝试去使用了两次九宫格,一次用于写作,一次用于读书笔记,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的爱上了这个工具,随着我对它使用的增多,我发现它有一个特别美丽的艺名:曼陀罗思考术。
它可以用于灵感收集,读书学习笔记记录,表达和写作大纲拟定,制定计划,问题方案探寻,策划落地,它改变了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直线思考的模式,而是启用人的右脑实现了创意性思考,因此曼陀罗是一种思考的利器。长时间坚持使用曼陀罗思考术能够有效提高自身创新的能力;而创造力是一个人成功的三大动力之一。
曼陀罗本是一种花名,开白色和粉红色的大花,外观酷似百合花,又名洋金花。
第一次出现在文字记载是佛教的《金刚经》中,被佛教视为“把意识转为可实际运用的智慧”,作为悟道过程中的思考工具,被日本的今泉浩晃博士系统化应用,变成一种强大的思考工具,笔记工具和策划工具。
曼陀罗九宫格思考法的基本操作界面下图,左边是九宫格,右边是空白的思路素描本。
用法一:四面八方扩展型
在九宫格的中间填上主题,然后用简短的语言,词语把周围的八个格子填满。也可以取八个中的任意一个,再作为九宫格的中心词,再写一轮。
这个用法适用于:思考创意,想问题的解决方案,读书笔记
七月初,笔者连续参加两场性质的大会分享,分享这一年自己的成长历程,第一场分享结束后,我希望在半个月后的第二次分享显得不一样,对自己提出了一个要求,提高自己的演讲能力,对一本和表达有关的书,用九宫格做了读书笔记。
第一个九宫格,我一览无余地了解了整本书的框架,发现这里面只有“表达方式之演讲”可以解决我的问题,于是我就再以它为中心词,写第二个九宫格,最后我凝视第二个九宫格,发现里面的“剧场式演讲的技巧”是我重点关注的对象,于是我以“剧场式演讲”写了第三个九宫格,并把它的要点记在旁边的空白处,这样我就做完了最关键的笔记,剩下的就是把笔记的内容落实到我的分享准备中去。
用法二:中心围绕型
以中心为起点,顺时针环绕,一格接着一格写下去。
适用范围:毫无边界地联想,日程安排,各种计划
这是我7月30日的计划表,如果你愿意,可以用任何一个各自再写一个九宫格,那么这个日计划就会完善。
从中间的格子,早上6点开始,顺时针在每个格子写上下一个时间段的安排,一整天的安排将全部展现在一张表格里。
用法三、5w1h型
我们通常以5W法则将整体企划做总整理,让点子变成具体企划,而填在5W里面的九宫格就是HOW。而如果以小学生的眼光来思考5W,企划的细节部分就会有所不同。因此我们经常运用这样的方法,让执行时的条件更明确,企划更具体。
这种方法是帮助我们将不断延伸的点子收回来。点子经过不断地伸与缩,会越来越具体,成为结构完整、扎实的企划案。
我们将5W法则用九宫格重新思考,就会得到不同的印象。例如WHAT—WHO一WHY的纵向思考是主体性的行动轴。WHERE-HOW-WHEN的横向思考,则是主角四周的环境轴。九宫格的结构就像碎片( fractal)结构,可以无止境地分解,让每个细节都具体化,又可将所有点子一目了然地整理在一张纸上,既简单又易懂,这便是九宫格的奥妙之处
适用范围:企划落地、方案实施、拟定大纲
有天晚上,我用九宫格,半个小时确定了一篇实录的大纲,为了写一篇文章,我用了两个九宫格,左边一个扩展型,写出了整本书的大体内容,右边一个5w1h,直接写出了文章的大纲,其中四个角落是对5W的诠释和具体的how。
这个方法我使用了一个多月,受益良多,无论是阅读,写作,演讲,规划,都是一个思考神器,分享出来,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