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超越原生家庭》有感
《超越原生家庭》作者:美国心理学家罗纳德·理查森博士。
01.原生家庭和规则
父母生了我们,并给予最初的生长环境,这个环境就是“原生家庭”。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选择,但是,这世界上却有一样东西,是无法选择的,那就是谁来做你的父母,也就是原生家庭的缔造者。
原生家庭的影响和作用不仅体现在童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整个世界观,都是由原生家庭所塑造的。我们在原生家庭中学习到的各种各样的观点,会伴随并影响着我们成长过程的每一步,尤其对我们的心理影响更为深远。
作者首先分析了原生家庭的内部运作机制,每个原生家庭都有不同的“游戏规则”——“显规则”和“潜规则”。
“显规则”就是能明明白白说出来的规则,比如,“吃饭的时候不许说话”;“晚上十点前必须回家”……这些规则都是表露在外。
“潜规则”则是隐而不露的,相对比较复杂,甚至是没法公开讨论的,这些规则就叫做“潜规则”。比如“男孩子不允许哭,哭就是懦弱的表现”,我家大宝小的时候,他爸爸经常这样对他说:“男孩子要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
家庭夫妻之间的“潜规则”——“亲疏舒适度”,是指夫妻双方是既要保持亲密关系,也要保持距离和相对独立,没有空间的亲密关系,既是一种吞噬,也是一种自我折磨。在良好的亲密关系里,夫妻双方有必要根据自己的状况,适当地调整“追逐者”和“疏远者”的角色,从而达到一种舒适平衡的状态。
以《射雕英雄传》主人公为例,郭靖性格木讷,老实本分,但是华筝公主一直很喜欢郭靖,可是他们两人的个性都是“疏远者”角色,因此无法构建亲密关系,而黄蓉的性格耿直泼辣,属于“追逐者”的角色,因此她和郭靖“疏远者”的角色就比较契合,所以双方关系很快就达到了舒适平衡状态。
02.“家庭系统理论”——自我分化、慢性焦虑和三角关系。
自我分化:我们从小长大的过程就是自我分化。一个自我分化程度高的人,既可以做自己,又能保持良好的亲密关系,也能明白自己和别人的差异所在。反过来,自我分化程度低的人,他的独立性、自我意识都发展比较差,跟原生家庭的情绪卷入很深,容易受到父母情绪的影响。
慢性焦虑:是指人们对于想象中的威胁的一种反应。慢性焦虑产生的原因,是一个人所处的人际关系受到了干扰。比如说,家里有人重病住院,或者妻子怀孕期间都会产生慢性焦虑。慢性焦虑还可以感染,使得整个家庭都笼罩在焦虑的氛围中。
三角关系:是指家庭内部,其中两人相对比较亲密,另一个被疏远。比较多见的是父母双方共同对付熊孩子,我也亲眼见过母女特别亲密,女儿从小到大跟着母亲睡,男主人多年被疏远到单独一间房睡觉,女儿对爸爸感情疏远,说话也多有不敬。
长期的三角关系,会严重影响家庭的人际关系。想要改善这一问题,就需要三角关系中的其中一人保持中立,在与其他两人情感接触的同时,也要有适当的分离。
03.如何改变与原生家庭的关系
改变与原生家庭的关系需要时间,按照节奏、按照步骤有序地进行。作者给出了六个步骤:调查原生家庭成员、查家谱并咨询可靠的人、创建家庭历史记录、整合信息、一对一探亲家访并验证假设问题、改变角色重新自我分化。
要掌握自我分化这一秘密武器,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第一要有清晰的目标。追求自我,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在哪里,什么人、什么事对你来说最重要,自己到底想要些什么。有清晰目标的人,感情是成熟的,不需要别人来满足你的自尊。
第二要去理解他人。接纳他人对你的不认同,因为产生分歧很正常,面对不同,完全可以求同存异,没有必要同化。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你就能更好地理解他人。
第三要保持中立的原则。尽量远离三角关系、同盟军,避免陷入慢性焦虑,影响身心健康,破坏家庭幸福。要“去三角化”,与其他两人保持平等的情绪接触,又能保持适当的情绪抽离,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家人。
第四要为自己负责。在家庭的分歧中,“期望对方改变”往往是众多矛盾的根源。我们可以多反思自己,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他人,而不是强迫他人必须改变。
真希望我能在年轻时读到这本书,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原生家庭对我的影响,我的父母对我特别宽容,我却对他们百般挑剔,甚至觉得他们不够合格,让我过早地承担家庭责任,也正因为如此,把我意外地培养成生活、情感独立,对环境和人际关系适应能力也很强的“女汉子”。原生家庭造就的个性(虽然我自己不喜欢),在把“女人当男人用”的4000多人的职场显示出优势,能够独挡一面,统领二十多个专业承担投资近百亿的项目总体,项目组成员关系融洽。单位里女总体屈指可数,承担总体设计让领导和同事对我刮目相看。
通过读书和努力工作,改变了我自己和原生家庭的命运,让父母安度幸福晚年。
我们没办法改变原生家庭,只能改变自己,从而超越父母,为孩子营造新的幸福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