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戴维·巴赫(David Bach)在他2019年的书《拿铁因素》中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Zoey每天都要去咖啡厅买一杯5刀的拿铁咖啡,同时她还很喜欢咖啡厅里的一副名家摄影作品,但是由于标价太高,只能看而买不回去。经过她和朋友学习的财务秘诀,她改掉了喝拿铁的习惯,并且学会了省钱及利用自动付费系统的习惯,最终顺利买到了她想要的摄影作品。这个小秘诀里有一个现象----“拿铁因素”(The LatteFactor),意思是人们习惯在小且零散的方面花钱,而这些钱累积起来就是一笔庞大的数额。只要不花这笔小钱,就可以节省出一笔大钱,换来你之前望尘莫及的高价物品。
这些年我听说不少人的梦想,都是实现财务自由。实现财务自由的手段里,就有一条——复利。爱因斯坦把“复利”称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经过长期的积累和经济的稳定增长,人们在长期终会实现财务自由。
而凯恩斯也说了:在长期,我们都死了。
财务自由的典范巴菲特,是个金融江湖中的狠人,但是他并不是因为运气或者依靠可持续的回报率获得现在的成功。巴菲特 30 岁的时候,资产只有 100 万美元左右,折合到今天大概是 930 万美元。在他 845 亿资产之中,有 842 亿,都是他 50 岁以后挣到的。其中更有 815 亿,是巴菲特在 65 岁以后挣到的。所以巴菲特成功的真正秘密,是他一直活着。他长年工作不退休,他天天看财报,他大概没有在累的时候想逃离眼前的苟且,奔向不用看财报的远方。
盈亏同源,就决定了你没办法指望运气发财,你可能把靠运气赚回来的钱,一把梭输出去。指望时间,你也有可能活不到那么久,并且保证自己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时光还有兴致去享受金钱带来的爽感。
我自己是不愿意牺牲每天的咖啡来换所谓财务自由的,我宁愿每天花一点小确幸的咖啡钱,去咖啡馆看看那幅画,感受每天的当下。财务自由,可能适合的是那些真正喜欢赚钱而不是花钱的人,你是哪一种呢?适合“拿铁因素”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