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大秦帝国第三部下卷第十一章第四节,武灵王赵雍兴头上猛闻左司过肥义密报,太子赵章与多名文臣边将暗通书信,且当面点拨肥义暗允高官以利之,当即大怒而去。虽后有肥义坚守宫门并当面劝谏,赵雍也怒不可遏,朝堂汇聚文武百官,罢太子立新王宣退位设相国,喝止老牛赞进言而拂袖离去。及至一年后北上平城东安阳才在深夜中父子相聚听清事情原委。终了叹惜因自己轻率狂躁一时武断,差陷清纯大义吴娃为祸水,并使忍辱负重并全局胸怀的赵章从应有的一代贤君贬黜为普通王子,而使得主少国疑,人心思动,因一己之误自乱国之根基,但追悔已晚……
人生很多时候,都会犯赵雍这样的错误,时势造英雄,时势也会误英雄,若没有一颗异常客观冷静的心,英雄也是难当的。赵雍19年隐忍不发,这份坚韧,是常人不可有的,草原奇遇吴娃孟姚也是天惜英才,缘分所致,二者之间要说真有什么联系,那便可能是上天有意用美人动测英雄坚韧之心而已。三败林胡东胡匈奴,又抱的美人归,英雄之心也难抑膨胀之情,这只是从内心深处松动了赵雍的坚韧冷静而已,英雄终归也是凡人,七情六欲也只是比一般人少了很多而已。这是时也是势,如此大好前景,雄心勃勃的赵雍在心火烧得正旺时,听及肥义密报,岂能不如倾盆冷水直浇心田?加之赵国历来又有兵变传统,对赵章的失望、对肥义的信任、对孟姚的专宠、对小儿赵何的抬爱,加之内心坚韧冷峻的松融和悄然自信膨胀的雄心,使得这一悲剧骤然发生,完全没有任何调查勘验,只有决心下定后的下步谋划,终成大错……
要说赵章冤吗?是冤也不冤,身为监国太子,纵是心有大义,但再高的才情也容不得私下请教学识,与文武大臣私通书信、彻夜长谈,国情不同,身份不同、时机不同,不审时度势、不谨言慎行,最终因小失大,罢贬流放。难能可贵之处,在于朝堂之上,受冤之时,能虑及全局,忍辱负重,保全君誉臣命。流放安阳,也能闭门思过,动心忍性,克己守法,最终获得安阳君守的中肯之言,才有了洗雪冤情的一天。
如果赵章当政会比赵何英明吗?都知道历史容不得假设,后来的惠文王赵何也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识人信人用人,首败秦军锐士而令天下大震,但也不得不说这份历史荣誉里面有赵章失误之功和隐忍负重之功……
这段历史也告诫自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颗清醒坚韧的心,帝王之心需冷峻,百姓之心只需客观冷静就好,平时常思己之过错,怒时绝不轻言断事,要始终能看清周围时势,谨言慎行,遇事多掂量,谋定而思动,不能说定能成事,至少不会误事,这样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