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教育,所以我决定一边学写作一边陪孩子们成长。
下面就是我学写作路上的一点感悟。
我开始学写作是缘于一次线上学习:坚持每天每天800字,坚持21天。
这21天的坚持不仅让我写作水平有了提升,更让我刷新了对写作的认知。
一、写作是记录,更是思考
以前我总以为写作就是写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借以抒发自己的情怀或感悟。
现在才知道:如果我是写给自己看的,怎么样写都可以,完全可以自嗨;
可如果我是写给别人看的,就不能太自嗨,而要考虑对读者来说我写的意义是什么?不然别人凭什么来看我的文章?
比如我在头条发表的《同理心在亲子关系上的应用》获得了200多阅读量,这很让我惊喜。
文中我通过给女儿喂饭这件小事,引发我要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更有利于亲子关系。
我想这样的思考对很多家长来说都可以借鉴,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读者来阅读。
所以不管我们写的事情是多么的小,只要我们的思考能让别人受用,那就是有阅读量的好文。
二、写作以阅读为基础
我看到好的文章,总想为什么别人能写出这么优美的句子?为什么别人把人物的内心描述得如此精确?为什么别人的故事那么引人入胜?.......
当自己开始学写作时,更是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不是写不到好句子、就是文章理不顺逻辑、甚至有时不知道该怎么下笔......
这些情况一度让自己对写作产生迷茫:这也太难了?自已能行吗?什么时候才能写出好文呢?
当我向老师们请教我的疑问时,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去大量阅读。
由此可见,写作如果不以大量的阅读为基础,想写出好文章?那就是天方夜谭。
三、写作必须刻意练习
不同的人写作风格不一样,在我们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之前,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喜欢的作者,去模仿他们。
比如我自己最喜欢刘墉老师,喜欢他从生活的小事引发具有深刻意义的思考。
比如他的《说到心灵的深处》:他通过教女儿如何给蔬菜喷水,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当你和别人交谈时,一定要看着他,把话说清楚,说到他听见了,也说到他的心坎上。
当事情不成的时候 ,你可以再试一次,一次又一次。
这就是刘墉老师的风格:以小见大。
所以我会模仿这样的风格,以记录孩子们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事引出自己对育儿的感悟。
尽管我现在才开始学写作,但我相信自己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坚持下去,收获一定超出想象。
写在最后:
所有的这些认知都让我坚信一件事:写作是一件具有意义、值得长期坚持下去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在写作上收获丰硕的果实。
稻盛和夫在《活法》中说过:坚忍不拔,使出浑身解数,绝对能成功。
所以,不管我们做什么事,即使认为自己已经无能无力了!已经黔驴技穷了!请记得这不过是前进过程中的一个时点,只要我们勇敢地跨过去,坚持下去,一定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我们只有把这样的道理要早点灌输给我们的孩子们,才能在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