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年,
都已经够读到高中了。
还记得,在没有上学之前,因为家里那些哥哥姐姐的关系,我对学校有了一份憧憬。每一天哥哥姐姐们放学回家,总会时不时地给自己认认字,教教自己一些简单的知识。有时候自己也会很顽皮地拿着他们的课本偷偷翻阅,欣赏他们课本上那些形象的图案,尽管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让我一头雾水,但已经很是满足。有时候也会偷偷的跑到学校,在教室外面偷听老师上课的情形。可以说,那时候很是向往学校的生活,觉得作为一个学生可以不断地认知是一种幸福。
等到自己真正地踏入学堂,原有的顽皮性并没有减少。每到课间就会与同学们玩得很开心,也经常出些坏主意去捣蛋或者欺负其他同学。那时候觉得欺负他人就是显示自己有本事,几个要好的哥们在班上耀武扬威,出尽了风头。尽管自己很顽皮,很喜欢到处玩,但是学习的热情却没有降低。在班里深的老师的喜爱,上学一年下来,成绩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那时候班里除了一个外村的小孩比较用功外,学习也比较好外,就数我成绩最好。这也就成为我骄傲的资本。不过对于小孩子来说,玩性是先天性的,动不动就与同学争辩,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很小的事情也可闹得不可开交。庆幸的是我们基本上第二天就好了,这就是我们的财富。
可能是我们家在村子里有一些小名气,所以绝大多数时候,我也就是几个哥们当中比较能说话的人。不管做什么都是自己带头,而且都做得比较好,加上自己的学习成绩也比较好,深得大家的拥护以及老师的信赖。唯一不好的是自己偶尔会仗势欺人。那时候在那个小山村的小学校里,自己就好像一个高富帅,可以获得很多别人得不到的优越感。
小山村就是这样,大家基本上都是过着早出晚归的艰苦生活,大人们基本都是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踏踏实实,开开心心地度过每一天。我们家也是一样,不过相对来说比较好一点,我们是村里开商店的三家之一,另外一家是我大伯家开的,还有一家是我大伯的丈母娘的大儿子开的。家里可以说是村里过的比较好的家庭之一,平日里老师,同学,邻里邻外以及外村的人都会到我家买东西。正是因为这样,在同学那里,几乎所有的事都离不开自己的身影,带头学习,带头打扫卫生,带头打球,带头出去玩,带头打架,带头欺负女生······
不过不得不说的是,在家里我是一个典型的乖小孩,所有的事都听爸爸妈妈的,哥哥姐姐的。可是在学校里却不是这样,最好的是我,最坏的也是我,最喜欢调皮捣蛋的是我,最爱出风头的是我,最爱欺负同学的是我,学习最好的也是我。几乎包揽了所有的头衔。我们班换了四个老师,但每一个老师都对我偏爱有加,即使有时候也会对我不爽,但是谁让我是学习最好的那一个呢,谁让我们家是开店的呢,他们的衣食住行基本都得到我们家购买,不得不说这两大背景成为我那时骄傲的资本。
四年级前,在学校里我是一个出尽风头的好学生,即使有时候也会犯错,即使有时候很爱玩,但是对于我来说,不管是学习,还是其他,皆如篮球,玩玻珠,打兵乓球,跳绳,跑步等,所有我都要争取拿第一。
凡是都得争第一,这是我那时最简单的也是唯一的想法。
也正是因为如此,在村小的四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篮球玩得也是最好的,还经常与几个哥们一起去别的学校挑战,也会像高年级的同学下战书。有时候会输,但更多的时候是我们赢,赢得骄傲,输的自豪。当然,就像之前一样提到的几个最,也是从那时候开始,我希望自己可以学有所成,可以成为一个博学多识的优秀学生,不管是做什么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事情做得更好。
因为学习成绩比较优秀,班主任以及老师们都建议家里人把我送到县城里去读书,希望我能有更好的发展更大的进步。以我家里那时候的条件还是可以满足我去县城读书的需求。我姐也已经到堂姐夫所在的凌云县第二小学读书。爸爸妈妈再三考虑后决定将我送到县城里读书。
记得那年暑假,爸爸妈妈带我到县城买东西,并到第一小学看了看,那是除了实验小学之外最好的小学。
可是那时候家里还没有条件在县城买房子(当然直到现在也没有在县城买房,这些年父母亲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我们姐弟两身上,供我们两姐弟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父母亲说等我们两姐弟长本事了就自己在工作的地方买房,他们两个作为长辈的住在现在的家觉得很满足),也不忍心让我一个人租房住下。毕竟那时候我也就是一个十岁的小孩,要我一个人完全自理还真的是挺难得。
说实话,也不是不行,对于5岁就帮家里忙活,7岁就下地干活的我来说,日常的那些煮饭炒菜,洗衣拖地已经不是问题。(自打上学之后,每天放学回家我都要帮家里看店,经常帮家里干活,诸如洗衣做菜,喂养家禽以及下地种植和收庄稼等,挺庆幸自己能出生在这样一个小山村,那么一个这样家庭里,使得自己的生活充实而又精彩)。
父母亲再三考虑后决定将我送到县里唯一的私立小学--英华小学就读。那是一所半寄宿制得学校,我们这些从各乡镇来的学生可以住在学校的宿舍里,县城里的同学可以选择在学校住也可以住在自己的家里,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在家里住,上学的时候可以骑自行车上学。
开学的那一天,父亲将我送到学校,交了学费以及买了一些生活用品,其他基本都是从家里带的。整理好宿舍里的床位,我们两父子就出来逛了一下街,我没有买什么其他东西,只是希望多陪陪父亲,因为我就要自己一个人开始我的求学之路。
我们父子两一起吃过饭后,爸爸就支身回家了。而我自己就在学校的宿舍里整理一些东西,闲着无聊的时候就到校园走走。在那个狭小的校园里,有一个篮球场,一个升旗台,一家小卖部,一棵老榕树,两个乒乓台,还有我们的一栋教学楼,两栋宿舍楼。我以为这个狭小的校园就是我们学校的全部,也还以为接下来两年都要待那。后面直到正式上课,搬到初中部的时候才发现我们住的地方是小学部。我们学校有两个校区,一个是小学部一个是初中部,但是都不打,两个校区加起来也就是我们村小的1.5倍。两个校区离得不是很远,大概也就是300米。
我们还没有搬到初中部的前两周,我们吃饭都是在操场上的乒乓球台前排队打饭。因为饭菜都是在初中部的餐厅里做的,然后用餐车送到我们小学部,小学部里的餐厅比较小比较简陋,所以就荒废了。由于那一年的生源比较好,小学部就满足一到四年级的学生上课,我们五年级和六年级的高年级同学就搬到初中部那上课,初中部的教室比较多,刚好可以让我们使用。虽说小学部并不是很大,但是我们都很满足,环境小便于我们交流,环境小我们可以经常互相帮助,比较和谐。想到那时候我们一个四五十人的宿舍每到早上都是齐刷刷的起床;每天到饭点,主动排在乒乓球台前面等待打饭;每天傍晚挤在篮球场上打篮球;每天晚上坐在小卖部前面等待看动画片;每天晚上排队去两个喷头的澡堂洗澡。就算如此,我们从不觉得拥挤,也不觉得不开心,每一天依然有说有笑。偶尔也会有小矛盾,但不持续。我也因为换了环境,没有参与那些事,变得不再顽皮,只是很乖很乖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没有不习惯,依然开心地度过每一天。
从一个山大王沦落成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人,那是开始那一段时间的描述。刚到学校住下的我,并没有那么好胜的心,也不想与别人比谁更优秀谁更厉害,我只是记住父母亲对我的嘱咐以及对我的期待。当然,在我所在的班级大约70%的同学都比我家庭条件优越,学习也并没有多差(很多同学都是与我一样由于成绩优越来到这里寻求更大的进步),所以我并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那时候还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后来学校进行一次分班考试,可能我的成绩还不算不错(这是我自己猜想的,一直到毕业我们可敬的班主任陈老师都没有告诉我那时候的情况),所以被分到了一班。那时候一班基本上是直升的四年级学生,除了他们就是我们新加入的十五名同学。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我就是在陈老师的带领下的班级逐渐成长起来的,她可以说是我这一生当中最重要的老师,到目前为止,没有那个老师超越她在我心中的位置,可以她就是我一生的导师,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我很快的适应那里的学习生活,而我也开始像更优秀转变。来到陌生的地方,来到新的学校,虽然基本上已经适应了,但是在学习与生活上我还是没有多大把握能否成为其中的佼佼者,所以我选择了默默无闻,选择了默默奋斗。那时候,我所表现出来的给人的感觉就是踏实。陈老师后来选我当副班长,协助班长农华开展我们班级的工作。可能是副班长的原因,我开始从默默无闻转变,积极帮助同学,积极参与班级、学校的活动。也许是自己与生俱来的劳动能力,班里每一天得早餐都是我们几个男生去拿,然后我充当分餐员。每一天先帮同学们分好早餐,最后留下的是自己的一份。刚开始分得不怎么均匀,自己就吃少一点,有时候也会没有剩余,就没有吃,但我觉得没有关系,在村小的那几年,我从来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一般就是吃点零食就可以了。很感谢有些外宿的同学,因为有时他们自己带早餐,怕我们分不够,吹不到早餐,他们自己再掏一份前自己买,当然也有些可能是闲学校早餐不好吃。经过一段时间,自己也上手了,每一天分得早餐都比较均匀,很少出现不够的情况。不能不不佩服自己的手艺。熟能生巧也就是这么出现在自己的字典里记得有一次自己生病了,那一天不能分早餐,同学们都不习惯,纷纷关心我,希望我快快好起来。不知道那是有多么的感动,有多么的欣慰,有多么的温暖。
渐渐地,我的学习生活步入了正轨,由于自己比较努力,成绩基本上名列年级前茅。也由于自己比较优秀的变现,不仅成为班里的副班长,还成为班里的英语课代表,每天带领同学们早读,学校篮球队的队长,学校的旗手,少先队的大队长。受到全校老师的关注,上到校长,下到科任老师,他们都比较欣赏我,给予我很高的希望。不能说是一种成功。从乡村出来的我即使有那么一丝丝自备,但是经过了自己的不断努力取得比较好的成绩,发自内心的高兴。当然,所有的那些荣誉都离不开我们陈老师的帮助,因为有她的支持与鼓励,我一直不断地奋斗着,也一直不断地进步着,也不断地成功着。还记得陈老师跟我说的一句话:驴子,你是一个从小山村出来的小孩,你没有背景也不聪明,如果你想走出那片大山,变得比别人优秀,那么你必须不断地努力,去弥补自己的不足,勤能补拙。老师相信你可以成为一个优秀的人,只要你肯比别人用功学习,相信你可以行,也一定行。这一句话一直陪伴着我成长,一直激励着我前行。
在校篮球队的那两年,我们每一天跟着教练训练,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我都是头一个开始,最后一个停下。周末不回家时,主动带着队友训练,可能是自己对篮球的那份热爱驱动着自己不断地前进。我们教练经常带我们去城区其他学校打友谊赛,也经常在学校迎接其他学校的挑战以及初中部联队的挑战,有过失败也有过胜利。但不管是失败还是胜利,我们不但乐在其中,而且还收获更多的经验,从中获得提升。经过努力,我们校篮球队在第一年参加城区篮球赛获得第六名的成绩,第二年获得第三名的成绩以及我自己额外的一个冠军。由于在比赛中自己的优秀表现,被县体校的副校长看中,并到体校田径队参加训练。在体校呆了一年(每一天放学都要到县体育馆进行训练,每一天放学都是二十圈。假期留在体校训练,跑田径场,跑公园,跑山上。)由于各种原因,自己毅然放弃了县体校的生活,放弃去市里比赛的机会,哭着离开了田径队,继续回到学校学习。在初中和高中的时候别人经常问自己为什么那么喜欢运动,我会告诉他们说因为我曾经是个双校生,如此简单。
其实,现在回想起那一段训练的时光,虽然每一天都累得不行,但是我从来没有放弃。如果不是因为受了委屈,我也不会那么轻易的离开体校。但是那时候父母也比较体谅自己,允许我自己选择。
回到学校,陈老师对自己更加偏爱,似乎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成为其他同学羡慕的对象。陈老师专门给我辅导,生病了带我去看病,带我去吃好吃的。自己有时候也会不听话,但是那也只是有时候,绝大多数都是很听话的,没有辜负老师对我的期望。至少由我们几个班委带领的班级比另一个班更加优秀。我们初考成绩比较优异,而我也与我们班的一个女生并列全校第一,给自己的毕业季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要说在英华小学的点滴,恐怕几千几万个字都是不能描述完的。
但在那里,我的的确确是收获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人生的信念,为人处世的道理,求知欲望,平常心以及师生情,友情,兄弟情。
在那里我学会了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帮助朋友,勤奋学习。经过不断地努力让自己从一只丑小鸭升级为白天鹅,从一粒尘埃升级为学校里的佼佼者。这一切都是自己经过不断地奋斗所争取的。我的不轻言放弃,我的默默耕耘,我的绝不服输,我的活泼开朗,我的信心满满,我的刻苦求知,我的知足而不满足,我的宽容大气······所有的所有在那里得到体现,得到升华。我想不论是什么时候我会感谢那里的一些,他让我为将来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我很感谢我的父母,让我在两个完全同的环境中求学。
一个是锻炼了我争取做到最好的决心,一个是让我懂得了收获与奋斗;
一个是让我自由自在的飞翔,一个是让我有所选择舍弃;
一个是让我不断成为第一,一个是让我从失败中爬起并不断向优秀进发并最终成为佼佼者。
我也很感谢那些在我小学里出现过的每一个同学,每一个老师,是你们的支持与鼓励,你们的帮助与关怀,让我的成长之路充满不一样的色彩,是你们造就我那一颗不断求知的心,是你们让我学会了如何取舍,如何才能成为更好,是你们为我的将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