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七年,唐高祖李渊带着两个儿子李世民和李元吉,一起前往长安以北宜君县境内的仁智宫避暑。太子李建成则留守长安监国。
然而,就在李渊父子三人到了仁智宫不久,突然来了两个不速之客,李渊在接见这两人之后,立刻下令,带着嫔妃和近臣在卫兵的保护下进入玉华山深处“行猎”,说是行猎,但看众人匆忙惊慌的样子,怎么看怎么像逃难。四天以后,李渊在秦王李世民的劝说下回到了行宫,猎物没打到几个,但头发却白了不少。
来的这两个人,一个叫乔公山,一个叫尔朱焕,都不过是无名之辈,但他们的身份很特殊,是东宫的两名卫率统军,而他们所告发的事情更加惊人:太子李建成联合庆州都督杨文干准备谋反!
根据两人供述,东宫左卫率韦挺命他们悄悄押送一批崭新的盔甲前往庆州,收货人正是太子的心腹、庆州都督杨文干。两人途径豳州的时候,突然向当地官员举报,豳州地方官不敢擅作主张,于是将二人送到李渊所在的仁智宫。
太子谋反,这是惊天大案!恰在此时,一个叫杜凤举的人也跑到仁智宫告发太子打算谋反。两相对照,再加上一堆盔甲为物证,李渊也不得不相信太子李建成,是真的谋反了!
六月初五,李渊下旨召正在长安监国的李建成到仁智宫见驾,三天之后面色苍白的李建成来到仁智宫,李渊在行宫大殿当中大骂太子忤逆不孝,李建成惶恐不能自辩,在御前连连磕头请罪,几乎身死,声称暗送盔甲之事则有,谋反之事则无。最终,李渊将其软禁起来,每日仅以粗粮清水供给。
第二天,李渊派司农卿宇文颖前往庆州召杨文干入朝对质。然而,当宇文颖到庆州之后,却将所有事情向杨文干和盘托出,杨文干意识到自己无论是否奉诏都是死路一条,于是决定在庆州举兵造反,然而这却变相印证了太子李建成有谋反意图。
形势危急之下,李渊召见秦王李世民,准备让李世民前去平叛。但李世民却推辞了,他说,“儿臣掌管天下兵马,一旦兵出庆州,只怕天下震动,杨文干不过疥癣之疾,随便派个武将就可以平定了。”
李渊明白这个二儿子的心思,如今李世民已经是天策上将,真正到了“功高不赏”的地步,如果这次平叛成功,自己还能赏他什么呢?于是对李世民说道,“太子谋反,非同小可,只有你去办我才能放心。等你办完了这件事情回来,朕便颁制中外,立你为太子……”
得到了父亲的承诺,李世民带兵平叛去了,一个小小的杨文干,对百战百胜的秦王李世民来说,自然不过是手到擒来。然而,在李世民走后,朝廷的局势却突然大变。
六月廿六日,秦王府两名护军将领秦叔宝、程知节击破百家堡,降一千八百人。次日清晨,大军将署名为“秦王李世民”的劝降书射入庆州城中。一个半时辰之后,庆州城门大开,李世民接管了庆州。但杨文干在此之前,便在身边校尉的逼迫下拔刀自尽了。
然而,当李世民胜利班师回到仁智宫时,却早已人去楼空,李渊一行早已回到了长安,对此李世民竟然一无所知。
紧接着,封李世民为太子的诏书没有下来,却有三颗人头挂了出来,正是举报太子谋反的乔公山、尔朱焕、杜凤举三人。
七月初七,李渊下诏,杨文干诛三族,东宫中允王珪、太子左卫率韦挺远发邛州,天策上将府兵曹参军杜淹,也被流放。
杜淹就是杜如晦的叔父。原本是太子谋反的大案,最终却处置了秦王府的人,这说明无论“杨文干”事件真相如何,李渊已经倒向了太子李建成。也正是从此之后,李世民在与李建成集团的争斗中,始终落于下风。
李建成认为,“秦王府中能让人担心的,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若想除掉李世民,首先需要拿掉他的两个“智囊”-房玄龄、杜如晦,由此让李世民阵脚大乱,然后方可一举成功。为此,李建成便在唐高祖面前百般谗毁房玄龄、杜如晦,并成功地说服李渊将二人驱逐出秦王府,并不得私自拜谒李世民。消息一出,秦王府上下大惊失色,但又无可奈何。
随着李建成的逼迫日甚一日,李世民越发焦虑无计。
武德九年六月,突厥再次入侵大唐,李建成建议李元吉率兵抗击。而李元吉则趁机征调了秦王府的干将和兵马,彻底将李世民架空,并且,李元吉还计算在出征仪式上埋伏下杀手,等到李世民来送行时一举将其刺杀。
这是一个疯狂而大胆的计划,要知道在大军出征仪式上,不仅李世民要去,太子李建成也要去,唐高祖李渊也是要去的,可以说一家人整整齐齐的都会在场。而李元吉的计划,是当着父亲和大哥的面,杀掉二哥,不知这个计划的后续,是不是杀掉李世民之后,下一个对象会不会就是李建成和李渊呢?
但是,这个计划被李世民事先知道了,他感到太子集团的刀已经驾在了自己的脖子上,如果不想把自己和家人的脑袋双手奉上,只有发动绝地反击了!但如何反击,却需要有人来为他谋划,李世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被驱逐出秦王府的房玄龄和杜如晦。
于是,李世民就派大舅哥长孙无忌暗中去请房玄龄、杜如晦,让他们帮助自己筹划应对之策。然而,长孙无忌去了之后,房杜二人却说,“当初皇上将我们驱逐出秦王府,并终生不得事亲王,言犹在耳。如今秦王私自召见,恐怕祸及家人,所以我等不敢去。”
长孙无忌如实禀报,李世民听后大怒,认为两人这是要背叛自己,改换门庭,于是摘下身上的佩刀,交给尉迟敬德,命其火速赶往房、杜二人的住处,让他们务必尽快赶来议事,若对方依然不肯听命,便即刻将他们杀死,然后携带首级回来复命。
但是很快李世民就冷静了下来,其实他召房玄龄和杜如晦回来,如果房杜真的回来了,那这两人当然是违抗了李渊的圣旨,但同时,李世民也违抗了李渊的圣旨。两人的意思非常明确,如果秦王您真的决心对抗,违抗圣旨,我们就回来跟您干,如果还像以前那样拿不定主意,像杨文干事件那样的情况再出现的话,倒霉的可是我们啊!
房杜二人的话,其实就是在询问李世民,是不是已经下定决心了!
想通了此节之后,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不管圣旨如何,今天他们两人必须回到秦王府来,否则违抗圣旨是死,难道违抗我的命令就不是死吗?如果两人还不肯来,你就提他们的脑袋来!”
尉迟敬德领命后,火速赶往房玄龄、杜如晦的住处,对他们晓以利害关系,要求他们务必跟着自己回府议事。很快,房玄龄、杜如晦打扮成道士的模样,与尉迟恭分道进入秦王府。
房玄龄、杜如晦重回秦王府后,即刻劝说李世民应尽快铲除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并为他献上相应的计策。不久李世民率亲信埋伏在玄武门内,等到李建成、李元吉入朝之时,将二人射杀,此即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政变之后,李世民成为太子,并且在不久后登基为帝。事后,李世民论功行赏,房玄龄进爵为邢国公,杜如晦进爵为蔡国公,两三年之后,两人便全都成为宰相,辅佐太宗奠定了“贞观之治”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