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卷八·四四】
讳老染须,似非高人所为。南朝陆展有“媚侧室”之讥。然司空图清风亮节,唐季忠臣,其诗曰:“髭须强染三分折,弦管听来一半愁。”可知染须亦无伤于雅士。
陆展,(5世纪-454年),吴郡吴县人。益州刺史陆徽之子。长于文辞,故在临川王刘义庆出任江州刺史时获引为其僚佐,与何长瑜、鲍照以及文辞冠绝当时的袁淑皆在义庆幕下。后历尚书左丞、南海太守及车骑将军、江州刺史臧质的车骑长史,兼寻阳太守。孝建元年(454年),臧质联同丞相兼荆州刺史、南郡王刘义宣等人起兵反对宋孝武帝,但兵败被杀,作为僚属的陆展亦遭牵连,被诛杀。《隋书·经籍志》:《陆展集》9卷。
何长瑜(南朝宋诗人,与陆展同为临川王刘义庆僚佐)曾经写诗消遣陆展:“陆展染须发,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
司空图,(837年—908年),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运城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唐·司空图《五十》:闲身事少只题诗,五十今来觉陡衰。清秩偶叨非养望,丹方频试更堪疑。髭须强染三分折,弦管遥听一半悲。漉酒有巾无黍酿,负他黄菊满东篱。
【闲言碎语】
袁枚,才学超人,风流倜傥。一生自称“好味、好色、好葺屋、好游、好友、好花竹泉石、好珪璋彝尊、名人字画,又好书”。数一数,有八大爱好。其好色一事,当亦冠绝其时,除男女通吃,喜作冶游外,还纳妾五人。乾隆四十二年,袁枚62岁时纳钟姬,次年即产一子名袁迟。也有传者说,袁枚的姬妾不止五人。据蒋敦复著《随园轶事》附录《随园姬人姓氏谱》记载,袁枚的小妾尚有金姬、张姬、陶姬、吴七姑,但袁枚从未提及。
袁枚一生对寻花问柳之事颇感兴趣,六十多岁了还写了一首《白头》诗:“白头人到莫愁家,寄语儿童笑莫哗。若道风情老无分,夕阳不合照桃花。”袁枚满头白发,还很喜欢到歌舞欢场中去,希望那些年轻人看见自己后,不要大惊小怪。话虽如此,但他还是觉得有点不大合适,为了使自己显得更年轻,染发染须,乐此不疲。或许是为了给自己辩白,才写了这条诗话。
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多数都讨厌头上的白发,为什么?因为显老。杜牧《送隐者一绝》云:“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一个顶着一头白发的人,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大许多。尤其是男人,谁不想在别人尤其是女人眼里显得年轻些?
有了白发怎么办?一是拔,二是染。
拔白发的记载颇多。李白在《秋日炼药院镊白发赠元六兄林宗》中说:“长吁望青云,镊白坐相看。”五代韦庄也写了一首《镊白》诗,说“白发太无情,朝朝镊又生”。白发是拔不净的,何况,对于头发本来就稀疏的人来说,拔一根少一根,后果越发严重。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染。据史料记载,染发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古埃及的法老陵墓出土的最古老的文献和实物证明了当时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染色产品。
中国的染发历史虽没有那么遥远,但也有2000多年了。在中国的文献中,记载的第一位染发的人是王莽。《汉书·王莽传》记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时年六十八岁。这年二月,绿林军领导者王匡、王凤等人拥立刘玄为帝,恢复汉朝国号,建立更始政权,史称玄汉王朝。三月,“王莽闻之(指更始帝即位)愈恐。欲外视自安,乃染其须发,进所征天下淑女杜陵史氏女为皇后。”绿林、赤眉军即将兵临城下,王莽还册立皇后,故意做出对危急局势毫不在乎的样子,目的在于稳定人心。但他自己也觉得“皓首白须”的样子可能会给外界造成“年老力衰”的不良影响,便特地将头发和胡须都染黑了,塑造出“年富力强”的形象。但是,这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十月三日,王莽被乱军所杀,斩下头颅送到了更始帝刘玄手中,被悬挂在宛城(南阳)示众。此刻,不知道王莽的头发是黑?还是白?
在儒家传统看来,王莽是个篡汉逆臣,故袁枚自当讳言。而南朝时期的陆展则是文人,但说无妨。《宋书·谢灵运传》记载,文人何长喻“尝于江陵寄书与宗人何勖,以韵语序义庆州府僚佐云:‘陆展染鬓发,欲以媚侧室。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意思是说,陆展为了讨好小妾将白发染黑,可惜没什么用,过不了多久,白发又像星星一样重新长出来了。这就是诗话里“南朝陆展有‘媚侧室’之讥”的由来。何长喻虽然说的是实话,却有讥讽之意。陆展与何长喻都是临川王刘义庆的幕僚,何长喻任临川王国侍郎、平西记室参军。刘义庆不能允许部下之间互相讥讽而影响团结,于是将何长喻贬职为曾城令。袁枚是不是借此暗暗地警告大家,笑话人家染头发,说不定会搞得自己降职降级哦。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对别人的“头等大事”也不要说长道短啊。
袁枚还以一个铮铮忠臣司空图来给染发说事,证明染发之举并不妨碍其人有高风亮节。其实,染发与否,真的与人的品格无关。假如真要说与啥有关而不得不染的,我们可以确切的说,与政治有关。前头说的王莽,其染发是为了政治。再说一个故事。史天泽是元世祖忽必烈的著名将领,累官至枢密副使、中书左丞相等,赠太尉、太师、镇阳王,谥号“忠武”。《南村辍耕录》记载过他的一件逸事:“中书丞相史忠武王天泽,髭髯已白,一朝忽尽黑。世皇见之,惊问曰:史拔都,汝之髯何乃更黑耶?对曰:臣用药染之故也。上曰:染之欲何如?曰:臣揽镜见髭髯白,且伤年且暮,尽忠于陛下之日短矣,因染之使玄,而报效之心不异畴昔耳。上大喜。”史天泽把头发从白染成黑,来表明对皇上的忠心不减当年,明显也是一种政治行为。
一般而言,人们都是白发染黑,但古人也有黑发染白的。《北江诗话》里说,南唐开国皇帝徐知诰当宰相时,因担心自己不够老成,不足以压众,于是“服药变其须鬓,一日成霜。”徐知诰的这种做法后来被宋朝的寇准效仿。“宋寇莱公急欲作相,其法亦然。”通过服药让头发变白,是为了装成熟、扮沧桑,其目的是为了让政治地位更加稳固。
对于染发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古人也看得很明白。明朝陆容《菽园杂记》说,以前人染须发,大都用以“媚妾”,如今“大抵皆听选及恋职者耳。吏部前粘壁有染白须发药,修补门牙法,观此可知矣。” 陆容直言,吏部衙门的对面就有卖染须发药和修补门牙的。那些年龄大但还想升官,以及过了官员退休年龄而不想退的人,可以通过染发染须,在外貌上加工一番,以显得健康、年轻和有活力。此法流传至今,只是现今衙门的对面不许开美容美发店了,官员染发自有专门人员提供隐秘服务,以避免其白发照片流传坊间,毁了其朝气蓬勃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