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我什么是幸福,23岁以前的我可能不知道答案,23岁的我还是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少年,看不到自己所拥有的,总是在烦恼,在焦虑,在迷茫那些自己没有的。从小到大,那些被写出来的烦恼居然也有好几大本,如今回看,都变成一篇篇自带黑幽默的随笔散文,看文章时仿佛还能看到那个书写时一脸忧愁的少年。不会想去安慰她,只想轻轻告诉她,不要着急,你会长大,你总有一天会明白,这都不是事!
为什么23岁会成为节点?或许是毕业后,走出了象牙塔,曾今校园里的伙伴各自走向不同人生,而自己也还可以,在简单的对比中得到了满足,也就觉得幸福。也可能是出门在外久了,曾经在家,在学校想着等我有钱我要怎么的事情都能自己实现了,各种小需要能得到满足,也就觉得幸福。或许是自己变得强大了,不管怎么的问题,都能去克服,战胜,这种强大成就感带来了巨大的满足,也就觉得幸福。经历了成长,我越来越觉得自己身边有各种简单的小幸福,父母健在,且越发恩爱,兄弟姐妹间相爱相杀,自己生活独立……这些从原生家庭弥漫出来的幸福感,曾经那么不起眼,如今却让我享受其中,难以自拔。再环顾四周,看着身边很多与我相似的人,也就觉得这些幸福是很多很多人都可以拥有的常态。
可是,在一场机缘巧合参加的分享会中,在聆听了十几个人坦诚分享自己原生家庭的情况后,我又一次发现了我的自以为是与无知。我低估了潘多拉魔盒的威力,从盒子里释放出人世间的邪恶——贪婪、虚无、诽谤、痛苦、嫉妒等等其实暗暗藏在很多家庭中;我也小看了命运之神,命运簿上也书写了很多很多悲剧——贫穷、分离、疾病、死亡等等也是时不时就降临人间。有的是日夜争吵或情感冷漠的父母、有的是互相猜忌嫉妒的兄弟姐妹、有的是家人长期卧床的痛苦、有的是被赌博和烟酒弥漫的乌烟瘴气,也有的是虽聚在同一个屋檐彼此却极度疏离的一家……俗话说的好,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若无掏心相告,你永远不知道在有多少笑脸如嫣的脸庞下可能藏着来自原生家庭的苦楚。或者说,其实我知道会有各种邪恶和不幸的存在,但就因为我没有,所以把幸福当常态,把不幸当意外。
其实,我无法用一个精确的百分比数字来证明到底幸福和不幸哪一方所占的比重大,哪一方是常态。只是在听到了太多太多故事后,我觉得把不幸当常态会更好。
在不幸存在或发生时,我们无需去自怨自艾,感叹命运的不公,抱怨为什么是你在承受痛苦。我们只需知道,这是常态,只是你的剧情是这样,他们的剧情是那样,如此而已。这听起来有点阿Q精神,可是,请细想一下,事实不正是如此。而且,不幸的降临从来并不是为了打垮谁,只是为了让我们体验、成长成更强大的自己。我们承认,原生家庭的不幸会给我们的性格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可能造就或自卑、或内敛、或暴躁、或悲观、或胆小的自己,可其实这只是作为多样化的人里面存在的某一面,这些也组成了与众不同的自己,而且如果我们愿意,这些也是可以被再次影响、再次改变的。家是由个体衍生出来的社会细胞,当我们觉得自己的原生家庭有不如意的时候,作为一个个体,完全可以去寻找伙伴,重新组合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新家。
当不幸变成常态,那些容易被我们忽略遗忘的小幸福也就显得弥足珍贵。父母健在、兄弟若干、身体健康、衣食无忧等等,这些稀疏平常的事情都是我们最大的幸福,让我们感恩、珍惜,生活也就少了很多烦恼、抱怨、不满和委屈。
突然想到了在春节来临之际,分散在不同地方的人们齐齐准备归家的场景,那真是一幅自带温暖特效的图片。虽然每个人陪着回家的人不同、能带的东西不同、回家后面临的问题不同,可是只要有家就好,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