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脑海里,时常会闪现出一种错觉,那就是“我的碗里没菜了”。可能是童年的贫苦记忆过于深刻,早已穿透进了身体里的筋骨,流淌进了身体里的血液。
过去的农村,经常会搞“大锅饭”,一村人满满当当地聚在一起就餐,场面甚是热闹。那时农村集体收入很低,生活物资也是较为匮乏。一餐大锅饭当中,饭和菜都可能不够,主打一个“先到先得”“过期不候”。
村里的长辈们还经常会分享更久远的“大锅饭”经验,那是更加的艰辛与不易。据他们所述,大家差不多同时起筷的情况下,第一碗饭不要盛得太满,这样可以先吃完第一碗,接着快速地去盛第二碗。
如果第一碗盛得相对较多,吃慢了一点的话,可能就没机会盛第二碗了,因为被其他人盛完了。大家对于食物的竞争,可谓是分外激烈。
而这第二碗,可就关键了,你得“使劲地盛”,不断地压满饭碗。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大概率是没可能有机会盛第三碗的,米饭都是限量的,也不可能再加煮。
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大部分都无法体会这样的现象了,甚至心里还泛着嘀咕,“为啥要吃这么多饭,少吃一点的话,估计也没什么关系吧”,“米饭没有了,就吃点水果或者其它东西呗”。
然而,我告诉你的是,少吃肯定是不行的,因为他们需要进行太多繁重的体力劳动,那时农民每天的能量消耗,你可能无法理解与感知。除非你也这样辛勤劳作过,除非你也这样渴望粮食过。
还有,你也别想着什么水果、面包、寿司、沙拉之类的了,那个年代,那样的环境,压根不可能有。正餐时间,若是饭菜没吃饱,大概率就得挨饿。即便挨饿,你依然得相对同等效率地努力干活,对于身体和精神来说,都将是巨大考验。
刚才说完了米饭,再说说“菜”。如果说米饭不够的次数是较多,那菜不够的次数就是非常多。因此,在假设米饭足够的情况下,就得“看菜下饭”。
通俗来讲,就是吃饭的节奏快慢,取决于桌上菜的多与少。菜要是较多,你可以多夹菜、少下饭、慢下饭,甚至还可以聊天说地、侃东侃西。
菜要是中等分量,那就中等速率下饭。如果菜较少,甚至是很少,那你就得在保证快速夹菜的节奏下,然后较为快速地下饭了。
若不如此,你就可能出现如下情形,米饭只吃了半碗,桌上已经没菜了,后面你也很难再吃下那些干干的纯米饭了。
如今,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缺衣少食的情况是很难看到了。当然,也希望大家能够忆苦思甜,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多点快乐,多点感恩。
——2024年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