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是netflix出品,但它与卡隆的前作,好莱坞大制作的《地心引力》(gravity)无异,本质上仍然是卡隆式的炫技。
阿方索卡隆的新作《罗马》被绝大多数西方的媒体和影评列为年度十佳的第一位。然而看毕电影,我却不算喜欢。看看西方的评论界,也只有The Film Comment 敢把它仅仅列在第四。
《罗马》的故事来源导演卡隆的童年,是为了怀念儿时在自己家工作的女佣,影片中的四个孩子,其中一个是卡隆自己,于是华文影评自然就把它看作是墨西哥《桃姐》。影片威尼斯影展勇夺金狮奖,北美颁奖季金球奖获最佳导演和最佳外语片,奥斯卡更是10项提名。近年墨西哥“三杰”在各类影展和电影颁奖成绩斐然,然而三杰都不是我心头好,更不认为他们的作品是如此出众,甚至有些是过誉乃至平庸。
《罗马》在角色和题材都有不少卡隆过去作品的影子,以女性做主角,刻画她们在面对现实不利处境和遭遇不幸下的命运(《gravity》中的女宇航员)。影片中的两位女性,女佣Cleo和女雇主Sofia,不同的阶层,然而却遭遇类似的不幸。Cleo遭负心男抛弃,诞下婴儿夭折,身心受到极大打击;Sofia丈夫有外遇,带着4个孩子,一时陷入茫然的境地。
我不否认卡隆一直以来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但《罗马》中对女佣和雇主,还有4个小孩的关系其实并没有多少打动到我。一来这仍然是一种阶级非常分明的关系,晚上Cleo可以和雇主一家人在客厅看电视,看似地位平等,但Sofia一句“指令”,Cleo就要起身去干活。尽管卡隆对这些画面并没有态度,只是客观事实呈现,但也不见得这个白人中产家庭里面,雇主和佣人的关系和大部分家庭的雇佣关系有何差别。
影片中Cleo勤勤恳恳地服务这个白人中产家庭,雇佣之间并没有看到多少交流,反而偶然还会看到雇主对女佣的训斥(总是有扫不完的狗屎)。当Cleo跟Sofia说她怀孕,她显得战战兢兢,因为怕因此而被解雇,叙事过程我们看不到在情感上Cleo和这一家人有过多的沟通。影片越看越让人觉得带有白人雇主拯救当地土著女佣的殖民心态(肯定会有人认为我诛心,但我确实多少有这种观感),尤其是Cleo临盆,最后是由白人雇主送去医院那场戏。Cleo被送到医院需要入院登记,作为雇主竟然连佣人的全名都拼不全,可见这家人平时与女佣之间的关系,对Cleo的关心会有多深。
《罗马》中的场面调度有不少可看性,像开始第一个长拍镜头,黑白画面内的水中倒影和画面外的冲水声留给人许多想象空间和期待,镜头慢慢拉高,最后知道原来这是女佣在洗地。这个镜头与结尾的最后一镜,女佣走上天台晾衣服,镜头静止对着天空,皆是拍Cleo在干活形成首尾呼应。卡隆在影片中用的许多 pan shot 给人印象深刻,特别是片初的360度摇镜缓缓地在偌大的房子扫过,展现给我们看这是一个怎样的家庭。
尽管如此,《罗马》还是在场面调度方面难以说服我这是卡隆一部与众不同的“独立作品”。《罗马》是netflix出品,但它与卡隆的前作,好莱坞大制作的《地心引力》(gravity)无异,本质上仍然是卡隆式的炫技,最明显就是对长拍镜头的运用。
《罗马》中有相当多的长拍镜头,影片前半部分那些镜头我还是认可和接受的。但是进入后半段,长拍镜头则越来越走向炫技甚至是贩卖一些所谓“奇观”。我说的是Cleo在产房那一场戏,从Cleo被推进产房,血淋淋的婴儿被拿出来,紧接着前景是医生帮痛苦的Cleo处理伤口,后景是儿科医生对婴儿抢救,最后婴儿没抢救过来,Cleo伤心地看了自己孩子一眼,然后医生把死婴包裹好拿走,这场最残忍的戏整个过程被一镜直落拍下来。导演要如此直白地把这种血淋淋和残忍呈现,在我看来不是追求写实,而是在贩卖,甚至说“剥削”也不为过,它本质与香港的《踏血寻梅》那类剥削无异。
还有就是全片的高潮部分,结尾一场海滩戏Cleo救下遇溺的孩子,最后在海滩拥抱孩子,场面感人,这也是影片主海报的画面。大部份影评对这场戏赞赏有加,然而这场戏无论在处境还是调度都非常不合常理。身为母亲的Sofia怎能会允许不懂游泳的孩子独自出海游泳?更何况是如此大浪,根本不适合游泳的海滩。从画面里我们不难猜到这并不是泳滩,影片还加强了声效处理,隆隆的海浪声,看到这里基本都猜到后面会发生什么意外。
这场戏卡隆又是一镜直落处理,镜头随着Cleo的动作移动,然而演员在戏中的反应又不合情理,看到孩子在大海上遇溺怎可能还那么淡定的走向海中?就算是在海里,演员的反应都不那么真实,海浪的声效越来越大,现场环境的凶险和角色的反应完全不搭。唯一能解释的就是要配合这个缓慢的长拍镜头炫技。
有前辈影评人多次强调,以今时今日的技术几乎是阿猫阿狗都能拍出长镜头,所谓看似高难度的一镜直落都可以用技术处理,既然如此也就不知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墨西哥“三杰”有两位近年都热衷卖弄炫技一镜直落,卡隆的《地心引力》有一镜直落“穿透”宇航员头盔再转180度变主观镜头,伊拿力图更加在《鸟人》(birdman)中全片一镜直落,两人都在奥斯卡大放异彩。
但长镜头本身也不是罪,关键要有内容,有力量。没内容没主题那才叫致命。早前国内那位被KOL吹捧“长镜头连杨索再生都要让三分”的《地球最后的夜晚》,那个60分钟3D长镜头就典型没内容无意义。
长镜头不是生理上比尺寸,并非谁的最长就是谁厉害。
===END===
旧文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