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上,许多孩子爱发言,但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不关心别人的发言,而只是争着抢着想说自己的想法,争到机会也只是乱说一起,或者只是把别人说过的观点又重复了一遍,或者是说了半天别的同学也不知道他到底要干什么。孩子爱说,说明孩子有表现欲望有学习积极性,是一件好事,倘若教师一味呵斥批评只会伤害孩子的积极性,孩子是无辜的,他们只是不知道怎么做怎么说而已。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很简单,要从师生两方面入手,教师要做好总结推进工作,同时要引导学生使用好典型开头语。一般模式如下:
师:xx同学的观点是……,对于这种观点,你们有什么想问或想说的吗?
生1.我要对这种观点进行提问。
生2.我要对这种观点进行补充。
生3.我要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
生4.我有新的观点提出。
……
可见发言开头语有发言时首先摆明态度明确方向的作用,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发言与已呈现的观点之间的联系。
开头语最初学生是不会自觉加以应用的,需要教师慢慢引导,如某同学发言完毕后引导他:老师建议你下次你发言时首先说 我要对这种观点进行补充 好吗?慢慢滴孩子们就会有意识地使用这些典型的开头语,慢慢就会养成发言先表态后阐述的习惯。
开头语不仅是提高课堂发言交流效率的一种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种思维方式,开头语可以为学生的思考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助于引导学生自觉主动思考。
应用开头语还应注意以下的问题:
上述开头语属于一种开放式的发言方式,是为了避免教师霸占课堂,是为了使课堂保持必要的活力,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机会生成,此所谓放得开。但教师却不能听之任之,教师要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与重难点之间的联系,从而将发言引到重难点上来,这叫发散但不失去焦点,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发言虽五花八门但却始终没有聚焦重难点的问题。倘若学生始终未能触及重难点,这时候教师要果断出手,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课堂聚焦,此所谓收得住,前提教师心理一定要有重难点,如果教师心里没有重难点,那不光发言难以收得住,恐怕整节课也会支离破碎分崩离析。
其实这是一个预设与生成的平衡问题,是一个课堂发言放开与收住的平衡问题,从更高层次看,本文还是命名为《预设与生成的平衡》更好。
本文受王红顺《合作学习的新思考》一文启发甚多,现摘录一段如下:
其余学生先概括前者发言要点,思考自己答案与回答问题学生答案有什么关联,还要思考如何有理有据质疑补充。同时教师在这段时间也要思考决策后续追问、关联、反刍等后续的教学行为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