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一九四一出生,正是解放前最艰苦的岁月。母亲的家里很穷:我的大舅十八岁参军,在高奋身边做警卫员,二十一岁(一九四三年)就牺牲了;二舅因生病没钱治病,十八岁就病死了;姥爷在外出的路上被国民党误认为八路用枪打死。家里只剩下三岁的她、十三岁的三哥和九岁的姐姐。

        我的姥姥领着三个未成年的孩子,孤儿寡母,艰难度日。吃糠咽菜,难以温饱。“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舅舅用柔弱的双肩挑起了家庭的重担,每天和姥姥下地劳动。大姨则在家照顾母亲,做饭。母亲因为年龄小,吃不了多少野菜。有时有一点点吃的,舅舅和大姨也都是少吃,尽量让给母亲吃,虽然这样,母亲还是饿得直哭。邻居大娘看她可怜给她一个新摊的煎饼,三四岁的年龄,几口就能吞下。那美味可口的香味令母亲在今天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

        一九四九年祖国解放,母亲赶上了好时候,有机会进入学校,一直上到高小,那个年代的女孩子也算是有点文化了。因为有了这点文化,母亲便被本家在扬州工作的大舅带到扬州工作。五八年大跃进时,工人下放, 母亲又回到老家成为一个地道的农家妇女。

        农家的家务,从头学起。但母亲是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从不因此而气馁,仍然成为勤俭持家的好手。农忙的时候,地里的小麦玉米、菜园里的白菜萝卜大葱,春种秋收夏耕冬藏,母亲样样学得来,样样在行。有时每年还要养春秋两季的蚕。养蚕是很辛苦的活儿,白天要喂好几次,晚上还要起来再喂几次。养蚕的桑叶也要在白天的时候准备好,所以养蚕季节一整天都没有空闲。母亲睡眠的时间一天也就二三个小时,体重也能减四五斤。我们兄妹大点以后,也能帮忙了。但母亲大部分劳动不叫我们做,所以更为劳累些。现在想想那么多劳动,母亲总是亲力亲为,是多么地勤苦和隐忍。

        除了农活,所有吃的食物都要自己做。 那个年代,白面馒头就是上好的食物。母亲蒸的白面馒头,又香又甜,吃后口有余香。当年母亲把那一锅热腾腾的大馒头出锅时,洋溢在蒸汽中幸福慈祥的笑容让我永远不忘。馒头一出锅,我们兄妹便一人一个大馒头,抢握在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母亲则笑眯眯地对我们说:“慢点,别噎着。”周围邻居亲戚有时来家里,赶上蒸馒头,也会立即吃一个,大家都夸母亲蒸馒头的手艺好。

        过年的时候,要蒸好几锅馒头。蒸的馒头拿出一部分来作为过年时的贡品和走亲戚时的礼品,这就需要费更多的功夫揉面,做出来的馒头才更白更好吃。我们家都是在腊月二十六蒸馒头,母亲要提前一天把面发好,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揉面,做馒头,等馒头醒好再上锅蒸。晚上八九点所蒸的馒头一个个堆在箥罗中,就像一座小银山。腊月二十七要接着做豆腐。做豆腐从选豆子、磨豆浆到成品,都要自己手工完成。每到做豆腐的时候,母亲总是叫舅舅来我家吃豆腐。傍晚时分,舅舅来了,父亲便烫上一壶酒,切上几块刚做好的豆腐做菜肴。两个人边拉家常,边吃豆腐,再抿上一口小酒。看俩人那和谐融洽的场面和幸福的笑容,犹如在品尝山珍海味。

小时候唯一的全家福

        七八十年代正是农村经济转型时期,农民的日子是入不敷出,大部分农村人的生活是在温饱线而已。为了让孩子学习,省吃俭用,生活极度节俭。虽然那个年代,日子过得清苦,但由于父母的勤劳,家里家外井井有条。不管忙闲,母亲也能抽时间养猪养鸡养鹅养兔,卖些零钱来补贴家用。母亲喂的鹅有下绿皮蛋的,说是营养特别高,能卖好价钱。母亲把鸡蛋和鹅蛋积攒起来,卖掉,去换取部分费用给我们攒学费。母亲还把部分鹅蛋腌起来,作为过年过节的美味佳肴。

        在我家西面有一条沟,沟的西堰是村里的小学,东边有四五米宽的空地,母亲便把空地整理出来作为菜地。那时候的学校没有围墙,我们在下课的空隙和放学回家的时候经常看到母亲在园中忙碌的身影。那是母亲在农忙之余的一点点的时间里侍弄那块菜地。母亲在菜地里种韭菜、黄瓜、芸豆、豆角、茄子、西红柿……吃剩的豆角和茄子蒸熟晾干冬天吃,亲戚邻居到家里来,吃不了的菜母亲便送给他们。那年代一年四季都吃到新鲜的菜,全靠母亲勤劳的双手。

        我十岁左右的时候很挑剔,除了黄瓜西红柿,别的菜一律不吃,而且还常常剩饭……母亲很生气,但母亲从不打骂我们,总是通过讲事实摆道理来教育我们。有一次吃饭,我用筷子拨拉着碗中的剩饭,不肯吃了,把一些饭粒都拨到桌子上了。那时候的稀饭不是现在的大米之类的,而是用小麦和玉米经过浸泡之后,到村里的石碾去碾的,然后放在锅中炖好长时间才能熟。现在想来应该是最天然的好食品,可那时小,不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竟觉得难以下咽。母亲拿起我的饭碗,把剩余的饭都倒进她的碗里,香甜地吃下去。然后把我叫到一边,给我讲她小时候的故事。母亲的讲述让我惭愧,我也渐渐克服挑食的毛病,学会了珍惜粮食,继而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

      母亲现在已经年近八十,身体大不如从前。近几年腰椎出现问题,一不小心就会受伤,已经受伤了三次了。二零一二年,母亲的腰受过一次伤,治疗了约半年才痊愈,以后便格外小心。二零一七年,母亲不小心又受伤了。本来治疗了两个月好了,又活动太大,受了二次伤害,直到零八年夏天才好了。没想到今年除夕又不小心摔倒,旧伤刚刚痊愈,新伤又开始了。虽然有时叮嘱母亲走路小心,可人老了,有时小心也是无用的。母亲容易受伤的另一个原因是年龄偏大腰椎骨质疏松,跌倒的话就容易受伤。

        本应该享受点幸福晚年的时候,可因为腰椎的问题,母亲要经受常人难以想象的疼痛。只要腰椎受伤,就要躺在床上三个多月,承受孤独和疼痛的折磨。母亲受伤的时候,大部分时间就是自己躺在床上,望着天花板,听听收音机打发无聊的时光。偶尔有些老邻居过来和她说村里的一些新鲜事儿,给母亲的无聊时光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母亲和周围的老邻居们关系非常好,我想这缘于她的忠厚善良和从不与人搬弄是非。

        母亲虽然身体不好,但却很知足。母亲经常和我说:“现在的社会多好啊!社会这么安定,不缺吃,不缺穿,老了国家还给我们老年人发钱。”听着母亲喋喋不休的话语,看着母亲知足的微笑,我想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呢?

        勤劳善良忠厚的母亲,愿您伴我的时日长些,再长些……(母亲节到了,写此文给我善良的老母亲,祝愿她老人家健康长寿!)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271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75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151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50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53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59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2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80评论 0 257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26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78评论 2 320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61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63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40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26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72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91评论 2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