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前些年O2O、互联网+时代,什么消费品、服务都能送货上门一样,当下只要我们所需要的都可以共享。从起初的共享单车,到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再到令人咋舌的共享睡眠,共享马扎。真是佩服国人的想象力。
似乎共享的风头已到,资本风向立刻瞄准共享,随便拎出来一个都会成为我们脑海中朝气蓬勃的创业项目。仿佛传统行业又迎来了转型的春天,共享犹如一股春风,将出售变为使用,从赚取商品销售利润,转变为赚取使用费用,还融合了互联网技术。
共享,似乎成为一个箩筐,啥都能装。
但是现实呢?共享开始按着当年O2O的惨烈剧本行进,共享单车接连垮掉,开始洗牌,共享睡眠仓被查封,庞大共享的梦想好像即将被宣告破灭,中国式的共享在风雨飘摇的前夜尴尬地矗立着。为什么好东西到我们这里不能百尺杆头更进一步,就连保住原样都做不到呢?
1、创新不是复制,把握刚需与效率才是王道
不可否认共享的单车出现,确实是解决了许多上班族挤公交的头疼问题,提升了工作与生活效率,一时间,到底是骑小黄、小红还是小绿成为了每个人喜欢被强迫思考的问题。绿色环保的出行理念被大多数人所践行着。
但是之后,看到共享单车被青睐,国人的脑洞大开到不可收拾,共享充电宝、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睡眠立刻风起云涌,共享还是被肆意植入消费者的眼睛之中,只要大家需要的,都可以共享。并且以方便与高效的目的标榜。似乎改变大众生活方式的革命又一次到来。
那请问,有多少人会在大街上走着走着累了就去找共享睡眠仓?共享充电宝的分布密度达到多少,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共享马扎放在枢纽公交车站碍事,放在一般车站起不到作用,到底放哪?假如我们不能为用户带来真正的便利,所有的创新都只是脑中昙花一现,甚至越帮越乱。
创新并不是自己胡思乱想而给消费者强加需求,刚需与效率才是王道,任何新事物都要经过市场的检验,而不是我们脑海中描绘的光鲜亮丽的图景,强加用户身上的伪需求。
2、遵守规则,我们才能愉快地玩下去
在共享单车出现后,晒单车,刷距离成为了众多俊男靓女每天必须干的事情,好像不和单车来个自拍就跟不上潮流似的。但是之后,一些人开始动起歪脑筋,为了私益,恶意改装,损坏密码锁,将单车据为己有,共享生活正在逐渐回到私有生活,共享风气不在。很多人为了自己的方便随意停车,造成重点路段单车积压严重,开始成为占道的主角,让很多步行者叫苦连连,共享引发的后续影响交通的问题开始显现。
从共享单车一开始,我们就直接将它归纳为“共享经济”,是一种盈利模式,是传统行业转型的方式,只用市场需求角度去衡量它的价值。而没有从“共享”的内在意涵去了解它,导致很多人不懂共享精神,或者我国从共享单车起,就只识单车,不知共享,反正自己在扫码扣费使用,可以随便停泊,放在自己家里也没关系,整个思维过程里没有关注过他人的使用权,自己成了唯一的主角,来去思考中只有自己怎么方便怎么来,共享其实是大众去促成与维护的。而这样的想法又何谈共享呢?
当今的共享,已经不能只当做一种情怀去宣传,现在已经不是古语中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大同社会,我们可以既希望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每个人去自觉遵守与维护互相共享,但也应出台规则以城市管理为目的,让使用者与开发者各自遵守职责,保证共享模式的有序发展。
说到底,共享模式要想在我国发展,就是要去伪存真瞄准用户的真需求,精细环节管理,企业和国家都应出台相关规则,规范市场与用户使用,提升用户体验感。假如你将共享简单理解为,就是把东西放在大街上让大家扫码进行使用,这种简单思维,那你还不如去当慈善家,直接白送岂不是更好?
21世纪的世界,全球化的格局让我们从“合作共赢”向“合作共享”这一更深层次,超越时间、空间、个体的永续合作模式转变。“中国式共享”必须直视“共享”内涵,褪去他的外衣,精准用户需求,制定使用规则,参与全球共享,不要让共享沦为资本竞逐的荒唐游戏,要让共享成为多向永续获益的良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