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3月28日加入有书共读,阅读第一本杨绛先生的《走在人生的边上》起,至今已读26本书。额外自己阅读的也有几本,总共加起来有三十几本吧(具体没数那么详细)。
在此之前,我的阅读量几乎等于零。要说有,也只能说陪孩子阅读时跟着孩子阅读儿童读物。其他真的没有。
当我意识到我的知识面太窄、视野太过于狭隘,决定要培养自己阅读的习惯时,偶然看到朋友圈里的有书共读——组队对抗惰性,每周阅读一本书。在我不知道要怎么阅读、不知道该选择阅读哪些书时,我有幸遇到这么一个公益性的团队,我欣喜若狂,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就毫不犹豫地加入。
起初的二、三个月里,每周阅读一本书对于一个阅读大白来说,是个极限挑战。那段日子,我白天上班一有空就拿起书,下班忙完家务活也迫不及待地捧着书。微信少关注了,少刷屏了,电视剧更没有去看。日子过得虽很忙、但也很充实,恨不得一分钟掰成两份用。老公开玩笑问我是不是着魔了,怎么突然间变得这么爱阅读?
那段日子我也时常在想:要是年少时也这么努力的话,估计我的人生就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喽。幻想总是偏离现实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现在努力,还不晚。
每周我都会按照要求及时完成阅读一本书,但还有一个要求——每周写篇随笔或读书笔记,我没有做到。我很难下笔,拿起笔总感觉写不出来。我的目标是完成大量的阅读,我坚信大量阅读会拓宽我的视野,也会使我写出我想要的文章来。
但是,我的问题来了:我发现我阅读过的书很容易就忘记了,除了小说类还记得故事情节外,其他的几乎没有输入我的头脑。我很焦虑,也很惶恐,甚至在想我是不是该继续跟着有书的步骤,跟着每周阅读一本书走下去,我是不是该放慢我的脚步或者是我的阅读方法试错误的?我想了一系列的问题,纠结着这一系列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时,我还是选择继续跟着有书的脚步走下去。只不过,我重新审视了我的阅读方法,从《如何阅读一本书》里吸取精华。现在,我的阅读不在是过去只用眼睛看或只拿着一支笔在书上划,而是会在笔记本上记录读书笔记,也会写读后感。
我希望我的努力会给我带来想要的结果。当然,这个结果只能靠自己勤奋而来。
我很喜欢央视公益广告《读书-主持人篇》:
我爱阅读:
1、与书相伴的每一分钟都是对人生最大好的奖赏。——李潘
2、阅读是要让真正的阳光住在心里。——欧阳夏丹
3、在书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白岩松
4、在书中可以和优秀的人物为伴,思想共舞。——月亮姐姐
5、过日子也要放飞灵魂,读书与后者有关。——张越
6、阅读,让自己内心强大。勇敢面对抉择与挑战。——郎永淳
我爱阅读。虽然这份爱来得有点晚,但我会爱上一辈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