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传统提高效率,敢于创新提升能力
——浅谈学生互批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般是,教师首先确定一个题目,或来个半命题,或提供一些材料以确定一下命题范围或话题,接着提出一些要求,有时稍作讲解、点拨,然后让学生作文。学生写完作文之后,教师的任务就是一本接一本地批改:纠正错别字,疏通句子,增删字句,调整段落层次,关注书写;除了详细的眉批、旁批外,还得有总评,指明主要的优点和缺点,表明需要改进的地方。就学生而言,则往往只是简单看一下评语和分数了事,一般不作细究和改进。这种作文教学模式,虽则教师费力不少,但总体效果并不理想,令人既头疼又较为无奈。许多教师很想突破,但又苦于无良策。
其实,针对以上情形,只要突破传统的模式,变教师独自批改学生作文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相批改作文,问题即可基本得以解决,效果也往往大不一样。笔者十多年来一直坚持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互批作文,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学生合作与探究的意识,与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不谋而合。结果是每一届学生都反映良好,很喜欢这种先互批后讲评的办法。当然,这需要教师提前把方法和评分标准教给学生,并取得学生的认可与支持。我认为这种作文批改模式的好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批作文有利于提高作文批改的效率。
一般地说,中学语文教师都不太情愿布置学生写作文,原因在于难以批阅。现在的农村高中每班一般有六七十人,两个班就得一百三十人左右,若是采用传统的全批全改的方法,每次作文的批改量实在不小。而采取学生互相批改则不然,同一班级,再大的量也能一次性完成。此时,教师只需作巡回检查和指导,不时传递和交换作文,基本掌控好速度即可。如此一来,作文批改的效率就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极大地解放了教师的手脚,以便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对作文教学进行宏观的把握与深入的研究,以利于更好、更多元地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二、互批作文有利于及时进行作文的讲评。
传统的讲评,前提是教师把学生的作文全部批阅完毕并进行相关的归纳和总结,然后才进行的。虽然也从整体上指出了弊病、优点与尚待改进的地方,但鉴于这个过程花费的时间过长,多数学生对写过的文章已基本淡忘,印象不深,这样就不能做到趁热打铁,往往收效甚微。而学生互批作文,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便于做到及时讲评,及时巩固写作成果,加深印象,扩大收获;及时吸收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十分有利于学生今后进一步搞好写作,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三、互批作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品评能力。
传统的作文批阅方式,学生对教师的评语只能被动地接受,不利于充分发展学生的鉴赏和评价能力。而互批作文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同时,让学生学会评析和修改文章,以改促写,共同提高。
通常情况下,每个学生每次批阅览2-3本作文,用时15--20分钟。平均下来,每篇作文就有2-3则批语,收到“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效果。
学生批改工作量不大,可以做到精批细改,质量有保证;同时,鉴于一般学生往往对其他同学的作文充满了兴趣,所以往往细读了原文,经过了思考,下起批语来往往也较慎重,有板有眼的,评得深入有特色的还会产生成就感。这样一来,批阅者不仅对所批文章的长处容易发现并借鉴,而且对所批作文不足之处还会尽可能在自己今后的作文中避免;对于作者而言,往往十分看重他人的批语,好的会继续发扬,不足的日后会改进,有争议的还可以与同学或老师商榷,许多人暗暗决心在下次写出更好的文章来。如此一来,大家作文的积极性大为有提高。
在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我还要求同学们多用欣赏的眼光来看待所批改的作文,多写激励性的和积极的评语,多写优点;对于缺点和不足,只拣主要的写,意见要中肯,语调要包容。经过实践的锻炼,许多学生看待作文越来越有眼光,其品评能力不断提高。
此外,学生互批作文,还可以有效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从而认真对待作文,努力写好作文;不再应付拖沓,而是用心作文,力争展现出自己的最佳水平。
总之,学生互批作文,只要把握得好,定会好处多多。以上所言,只是一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作为语文教师,不妨在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大胆尝试,敢于创新,在解放自身、提高效率的同时,必将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批改能力、品评能力和写作水平,于己于学生均有很大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