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原文解读:
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腐朽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堵壁不能粉刷。对宰予这个人,不值得责备呀!”子又说:“以前,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便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待别人,听了他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我是因宰予的表现而改变了对人的态度的。”
个人感悟:
宰予也是孔门弟子,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少有的,曾经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此人物在历史上有争议之处,暂且不提。
这里,孔子拿他白天睡觉这事,是在教导我们做人要诚实,嘴上说什么就要去做什么,做人应当言行一致。
要是心囗不一、阳奉阴违的话,就像是朽木与粪土一样,堕落到无可救药的地步。
说什么就去做什么,这看似简单,若要落实到生活中却不是一件容易事。言行不一致的有多种表现形式,比方说,有些人平日里“雷声大,雨点小”,为人眼高手低,言多行寡,他们为自己设定的目标看着很好,可是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却走了样,到了最后甚至早已偏离了初衷。
还有一些人在平日里喜欢弄虚作假、阳奉阴违,这种人欺上瞒下、言不由衷几乎成了本能。这种人,最喜欢做的事情便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很少去履行自己所说过的话。
还有一种人,他们满嘴是仁义道德,而在行动上却是“为人民币服务”。这种人当众是仁者善人,背地里却是社会的蛀虫,他们的人数虽然不多,但是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却很大。
言行是否一致,是我们观察和判断一个人是否可以信任的重要标准,在结交朋友或选拔人才时,我们应该寻找言行一致者,抛弃那些言行不一的人。
试想,大家若是全都言行不一,这个社会就没有诚信可言,社会秩序必然会发生混乱。
5.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原文解读: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不屈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是这样的人”孔子说:“申枨啊,他的欲望太多,怎么能刚毅不屈?”
个人感悟:
人生就是有欲望的,这无可厚非,但欲望不能无底线,且应加以节制。
林则徐曾经说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在禁毒时不畏凶险,把一切都置之度外。如果顾虑自己的身家性命,他是不可能完成禁毒大业的。
历史上像这样能够守住欲望,刚正不阿的杰出人物涌现出不少,其中有一位,个人甚是欣赏。
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而衰,各地节度使乘机割据地盘,对抗中央。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等五个藩镇同时叛乱。
李希烈自称天下兵马大元帅,率领叛军步步紧逼。朝廷大为震惊,决定派人去劝降,但因为太危险,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当时的宰相卢杞跟颜真卿不和,便公报私仇,极力向唐德宗推荐颜真卿。颜真卿当时已经是80岁的老人,接到皇帝圣旨,不敢懈怠,于是不顾年老体弱,仅带几个侍从就慷慨前往叛军驻地。
颜真卿刚到那里展开劝服工作,李希烈的养子就带领部将,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威胁他住口。颜真卿视他们如无物,只是冷冷一笑,毫无惧色。
李希烈假惺惺地护住颜真卿,然后把他送回驿馆,企图慢慢软化他,利用颜真卿来实现自己的称帝梦。
几天之后,李希烈宴请其他四个叛镇派来的使者,他们是来劝李希烈称帝的。李希烈也请颜真卿参加。叛镇使者一见颜真卿,都向李希烈祝贺道:“早就听说颜太师德高望重,现在元帅将要即位称帝,正好太师来到,不是现成的宰相吗?”
颜真卿大怒,愤然道:“什么宰相不宰相!我已经快80岁,要杀要剐都不怕,难道会受你们的诱惑,怕你们的威胁吗?”四个使者被颜真卿凛然的神色吓住,缩着脖子说不出话来。
李希烈看颜真卿不好对付,就把他关起来。第二年,李希烈称帝,又派部将威逼颜真卿投降。他们架起柴火,浇足油,威胁颜真卿:“再不投降,就把你放在火里烧!”
颜真卿二话没说,就纵身往柴火跳去,被人拉住。李希烈见他宁死不屈,不肯被自己利用,不久,便将他杀害。
颜真卿遇难的消息传到朝廷,文武百官无不哀叹惋惜,对他的临危受命、大义凛然和忠贞不屈的精神深为敬佩。
现在,我们很多人都喜欢写毛笔字,我个人非常喜欢的字体便是楷书,那这位大师真是字如其人,就像他的个性一般,颜真卿的楷书端正厚重、遒劲有力,至今仍为一代又一代书法爱好者的临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