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尧臣(1002-1060),字圣愈,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名宛陵,故世称宛陵先生。曾知建德(今安徽东至)、襄城(今属河南),后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曾参预编修《唐书》。工于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他以平淡的诗风反对“西昆派”讲究词藻华丽的诗风,所作颇多反映民生疾苦。他的诗在当时影响很大,南宋的刘克庄称他是宋诗的开山之祖。有《宛陵先生集》。
汝坟贫女⑴
时再点弓手⑵,老幼俱集。大雨甚寒,道死者百余人。自壤河至昆阳老牛陂⑶,僵尸相继。
汝坟贫家女,行哭音凄怆⑷。
自言有老父,孤独无丁壮。郡吏来何暴,县官不敢抗⑸。督迁勿稽留⑹,龙钟去携杖⑺。勤勤嘱四邻,幸愿相依傍⑻。
适闻闾里归⑼,问讯疑犹强⑽。果然寒雨中,僵死壤河上。弱质无以托,横尸无以葬。
生女不如男,虽存何所当⑾?拊膺呼苍天⑿,生死将奈向⒀!
【注释】
⑴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西夏犯边,朝廷因兵力不足,乃下令征集乡民为兵,以备守城。地方官吏滥行征点以图邀功,又当夏雨成灾,河水暴涨,农作物受害严重。身为襄城县令的梅尧臣,目睹天灾人祸的惨象,写下此诗以抒悲愤之情。汝坟:汝河边。北汝河在河南中部。《诗经·周南》有《汝坟》篇,用女子口吻陈述忧情,乃乱世之哀辞。作者取以为诗题,兼有两方面含义。
⑵再点弓手:第二次又征集弓箭手。
⑶壤河:可能就是禳河,经河南鲁山县流入沙河。昆阳:今河南叶县。老牛陂(音皮):地名。
⑷行哭:边走边哭。
⑸县官:此处是作者自指。
⑹督迁句:意谓差吏催逼,不许被征者稍有延搁。稽留:逗留
⑺龙钟:形容老迈之态。去携杖:“携杖去”的倒文。去,离开。杖,拐棍。
⑻勤勤二句:这是贫女恳请被征的邻人在途中照顾其老父的话。另一说认为,这是老汉临行时拜托四邻照顾贫女的话。勤勤:恳切貌。依傍:这里是关心照顾之意。
⑼适:恰好。闾里:乡里,这里指邻人。
⑽问讯:打听消息。疑:迟疑,犹豫。强(音抢):勉强。
⑾何所当:有什么用。
⑿拊膺(音府鹰):手抚胸口,表示悲哀之极。拊,同“抚”。膺,胸。
⒀生死:是死还是活下去。奈向:向何处去。
【提示】
一、诗前小序交待了作诗的背景。据历史记载,康定年间征集乡兵之举,造成了“闾里之间,惶忧愁怨”、“骨肉流离,田园荡尽”(司马光《论义勇六札子》)的惨象,人民受害者何止千万。此诗撷取其中一个镜头,通过汝坟贫女一家的遭遇,来反映这一现实,表达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二、这是一首叙事诗。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首两句是一部分,展现贫女踽踽独行、边行边哭的可怜形象,为全诗罩上一层悲惨气氛。接下来八句是第二部分,写郡吏滥施淫威的暴行,及老人父女被迫诀别时的惨景。后六句是第三部分,写老汉的惨死。末四句是第四部分,写贫女父死家破后悲痛欲绝的哀情。
三、诗以女子口气自述,是受了唐杜甫《三吏》《三别》的影响。自述体的长处在亍能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贫穷,使人同情;弱人,让人衷矜;孤苦,使人体恤;死别,摧人肝杨。此诗女主人公身兼四者,故她的自述更能动人心魄,从而体现诗人的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