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大学的时候,对不喜欢清洗身体室友抱有深刻的不满,脑海习惯性的浮现出不爱干净、懒散、宅等诸多贬义词。出现这样的情绪,除了是因为对室友过往生活的不了解,更多是认为经常清洗身体是一件不言而喻正确的事情,而室友却在抗拒。
如此说来,我和我所“不喜“的室友其实是一个某样——抗拒不言而喻正确的事情。
经常清理身体并不是人类的本性,甚至可以说除了少数洁癖患者,人的本性应该是不爱干净的。可能你没有被家人强制洗澡的记忆,但如果你有机会观察小孩子,你就会发现他们一开始就是本能的抗拒洗澡。
我们喜爱干净,是因为我们从下就“被迫“的灌输关于爱干净好处的概念,和不爱干净的坏处;被强制一切爱干净的行为,被“爱干净“这个理念驯化。到现在也没法证明“头皮屑“到底有何坏处,但每个“爱干净“的就是接受不了头皮屑。当然“爱干净“对你的人生健康是大有帮助,但对你人生有帮助的不仅仅是“爱干净“这一条。
好好学习,一直是每个人学生时代最基础的理念——不论是学做人,还是学知识。好好学习对人生的帮助我想也是不言而喻的事实。但就是这样的事实,被多少“放飞自我“的理由所敷衍。如此看来,又和那些不爱干净的人有什么区别?
生活中一切励志的故事,都会大谈“兴趣“二字,对于逃避“痛苦“的人而言,这是最好的理由。兴趣诚然重要,其实回归生物本质,每个生物最开始学习奔跑、捕杀其实都是兴趣使然。毕竟抱着毅力学习的基因肯定是比不过凭借兴趣学习的基因的。
但人类社会发展太快,以至于基因并没有适应,产生对现代知识学习兴趣的基因,即便有个别的特例也是偶尔的基因突变,且不能判断身体的其他功能是否受损。
肯定会有人说,即便是电视剧和小说里对“兴趣“有夸大的成分,但现实生活中肯定有大量的事例可以证明“兴趣“的重要性。对此,我不光不否认,甚至大为赞同,根据调查每个领域最顶尖的一批人不一定是天赋最好的,但一定是对这个领域抱着最热诚的“兴趣“。
但人们过于的注重“兴趣“的作用,而对其他的事实选择性的忽视了。他们有“兴趣“但不代表是一开始就有,更可能的是某个时间因为这件事他们赢得了存在感和优越感。他们不光有“兴趣“,他们还十分的努力,不痛苦不代表不需要付出努力。而人们总以为“兴趣“会使你克服一切,如果出现了一点偏差就是证明其实并没有真的感兴趣,就是所谓的三分钟热度。
更多时候,是我们放弃的并不是突如其来的打击。不是别人不解难听的嘲讽;不是一时犯错导致的失败……更多是从心里冒出来的懒散,一点点消磨我们的意志力,最终导致庸庸碌碌。
记得每次不愿意洗澡的时候都是累到不行,安慰自己说偶尔脏一次也没关系,累的次数多了,也就越难说服自己去洗澡的重要性。想来的洁癖的人一定是对洗澡有着自己的兴趣,所以不管多么精疲力竭一定要把自己清理干净。